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1|回复: 0

何小文:橘子洲头谒伟人 芙蓉国里尽朝晖(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7 11: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记:湖南人、湖南菜给人的感觉是豪放、热辣,但湖南也不乏婉约的景致,如九曲十八弯的浏阳河,曲径通幽的岳麓山,当然还有湘江中心形状如一艘巨船的橘子洲,承载着长沙近代历史的变迁,默默伫立,任凭江水拍打——



    毛主席那篇《沁园春•长沙》一直是我心里留存多年的记忆,不仅仅因为它的朗朗上口,不仅仅因为我曾多次将它作为字帖来描摹,也不仅仅是毛泽东豪放的风格给人留下难以描述地气势与气魄,而是因为我喜欢它豪迈中的率真,大气中的婉约,以及在婉约中显出的执着。因而,多年来一直把橘子洲当成了我向往的一个佳境。却没想到今年春暖花开的三月天,因为肖馆长安排我随席平、尚静芳两位主任一道去湘赣边界陪同中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走井冈路•寻国史根”国情调研活动考察组的吕主任、张主任、潘娜助理研究员而进行线路踩点,我有幸来到了梦魂萦绕的橘子洲头。



    记得那天下午两点多钟,刚从韶山返回长沙顾不上休息的我们,又急着赶往久负盛名的橘子洲景区。当车子开上橘子洲大桥时,我一眼就瞅见橘子洲头蠢立着一尊高高的塑像,不用问,那一定是毛泽东青年塑像屹立在那里。

    橘子洲又称橘洲、水陆洲,它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橘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在橘子洲大桥上看过去,劈波斩浪、将滚滚大江一分为二的橘子洲宛如彩带,此时再读着导览册子上“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合,鱼羹稻饭常餐。酒盈杯,书盈架,名利不将心挂。”唐朝诗人李殉描绘1200年前橘洲自然风光的诗句,我不禁自问,千百年了,物换星移,今天橘洲的风景变了么?因为挟着盛唐的遗风也好,沿袭宋明的史迹也好,在旅游热集体发酵的新时代,原本沧桑的橘子洲从表面上看落下的毕竟是一地的繁华!

    然而当我刚进入景区,就觉得眼前首先一亮,以至于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远看,蓝天白云、视野开阔、江水清澈;近看,绵延十多里的洲畔垂柳依依,洲上除了遍地绿草,尚有众多或粉红或雪白的红山茶、檫木花、白玉兰,甚至众多株应时应景的樱花在尽情地绽放,引得游人趋之若鹜,争相上前合影;而千日红、夏堇、梭鱼草等景观植物虽然不事张扬,但在暖阳下却又展出几许诱人的妩媚、几许含蓄的艳丽。此外,好几幢上了年代的或红砖或白墙别墅般的楼房点缀在大片的香樟、桂花等绿树中又平添了几分人文气息,细细品味,似乎仍有一丝文脉的幽香;更让人讶异的是,洲上居然还有好几处“内湖”,且湖内波光潋滟、湖内鱼儿嬉戏,就像颗颗美丽的珍珠镶嵌在橘子洲上……

    大约十来分钟,观光车司机告诉我们已到了“谁主沉浮”雕塑广场了。这时,一车人都异常兴奋起来,大伙儿几乎都是迈着大步奔向十多米外的塑像处。

    从观光车的广播中我就已知悉了毛泽东雕塑的有关情况:如,作为长沙橘子洲景区最大景观工程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突出表现毛泽东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形象……橘洲毛泽东雕像有着特殊的意义……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在橘子洲头明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即抒发于此,这豪迈词句也激励着年轻一代的人们奋发向上,蓄志进取…..毛泽东雕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外表材料为红花岗岩石材,总高度32米……但这些电脑提示音,似乎并没有给我更多直观的印象。

    期待中,我随着人流来到伟人毛泽东塑像前观瞻,这时才发现这尊毛泽东塑像比我想象中显得还要雄伟、壮观:风中的毛泽东满头飘逸的长发,显示出独特的诗人气质。特别是塑像中伟人的那双眼睛、那双如秋水般亮莹莹的眼睛,它略带纯真的忧伤,疲惫中带着坚毅,是那么地传神、又是那么地灵动,而伟人目光所达之处,还给人以清泉般淌过润泽心扉般的感受。第一次这么大胆地与伟人对视,我激动之余不禁浮想联翩……

    1911年,年仅18岁的毛泽东从韶山只身来到长沙,长沙的每一寸土地都印满了他的足迹。他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寻访屈原住过的玉笱山,贾谊的太傅祠,杜甫流浪长沙时的岳麓山;他主编了《湘江评论》,向封建社会发出了一篇篇檄文,开出了济世救国的一剂剂良方。1925年春,青年毛泽东回韶山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就在这年秋天,他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时,毛泽东来到长沙,游橘子洲头,登岳麓山,并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长沙》……

    没容我多想,有些游人就打手势让我站开些,以便让他们更好拍照。至此,我也没能免俗,在塑像前匆匆照完相。然后,为了赶时间又不得不匆匆离去。

    或许觉得言犹未未尽,我甚至在刚转过身不久就毛泽东的那篇《沁园春•长沙》以及另外一篇传世名作《沁园春•雪》冒昧地和同行的中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吕主任“拉呱”上了,而吕主任或许也同样沉浸在激情中,他不仅愉快地和我“比较”起这两篇词作,甚至还高兴地和我“探讨”起这两篇词作来。

    “吕主任,人们大都认为《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除了词作中的一个写秋,一个写冬的景致不同外,都有着极强的艺术性,都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但相比较而言,我个人认为,我比较喜欢豪迈而不乏婉约的《沁园春•长沙》,因为我从中似乎感觉到长沙这座千年古城虽然有着足够的空间容纳毛泽东,更或许,这里会是成就他梦想的地方,但对于怀有远大志向的毛泽东来说,只不过是他旅途中的一个驿站,只不过是他跋涉途中的一个新的起点,当然,毕竟前路漫漫、征途遥遥。或许如此,他才以物喻人,以景寓志。或许又并不仅仅如此,《沁园春•长沙》之中他还情主景辅,点景抒情。以致整篇词作寓意深刻,理趣盎然……”情切之下,我都有点“卖弄”词藻了。

    好在吕主任不介意我那既酸又显得文绉绉的语气,他不急不缓地说道:“是啊,古往今来,凡那些志趣超群、抱负高远之士,无不喜欢览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别是在登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方面的感触,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簦上幽州台,万端感慨化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登高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举不胜举。毛泽东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更为开阔,气势更为恢宏,哲理更为厚重,达到了美与力的最佳融合。”
…… ……

    和吕主任愉快地攀谈中,不知不觉地我们就走出了景区,可上车后的我还好几次回头远眺着那尊塑像,因为见多了上了年岁的大都属于“制式”的主席像,没想到这一尊青年毛泽东像却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带来了许多震撼,也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的历史话题。真的要感谢雕像的建设者们,据悉,因为他们在建造毛泽东雕像之初时就想着一定要给这方胜景再添妙笔,基于这个理念,光雕像高度的确定他们就颇费思量。他们找来一只大型气球,从25米的高度慢慢升腾,一直到百米以上的高空,经过比较,发现在32米的这个高度,气球与周边景观最为和谐,也便于人们从不同角度观赏。因此,屹立洲头的毛泽东雕像,不论你在河东看,还是在河西看;不论你在猴子石大桥上看,还是在湘江一桥上看;也不论你是登高楼远眺,还是爬上岳麓山俯瞰,仿佛看到站在橘子洲头,望岳麓诸峰,枫林红遍,湘江碧涛,片片征帆,仰望苍鹰盘空,俯视锦鳞游泳……吟诵出千古绝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傲岸的身影。

    因为春天的暖意,我喜爱春天;因为有了伟人塑像,我爱上了橘洲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3 15:57 , Processed in 0.3210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