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4|回复: 0

邃密群科济世穷(图)—《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 14: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雯婧

  来源:天津日报  
















周恩来《海军说》原稿(部分)





周恩来南开中学校中作文第23篇《或多难以固邦国论》首页书迹

南开中学初建时实行四年学制,自1922年起实行六年学制。1913年8月,15岁的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在克服了生活的艰辛困苦和初期的不适应之后,怀有远大抱负的周恩来刻苦治学,强身健体,忧国忧民,观察社会,创办敬业乐群会,积极参演新剧,主编《校风》、《敬业》校刊,在国文、演讲、速算等竞赛中屡创佳绩,被誉为“南开最好的学生”。经过四年严格系统的学习,1917年6月,周恩来以89.72分的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上图为周恩来(前排左一)在教室内上课,教室后面墙上挂着的是由南开创办人、校董严修亲笔题写的“含英咀华”四个字的匾额。本版照片由南开中学提供

2月27日,《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正式出版发行。本书首次将周恩来中学时期52篇作文辑录成册,用现代汉语加以文字注释和背景解读,凸显中学时期周恩来独有的思想锐气、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

据了解,《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一书共收入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作文52篇,七万余字。这些作文始于1914年,止于1917年。这些作文包括论、记、传、启、书、序言、感言等诸多文体。集中反映了周恩来中学时期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思想,特别反映了周恩来“改良社会”、“欲救神州”以及“将来出而任国事、整社会”、“作砥柱于中流”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伟大抱负。

那么这些珍贵文稿是如何保留下来的?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成绩如何?这中间还有哪些趣事?昨天,记者采访了这些文稿的发现者张济和南开中学校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周鸿飞,为大家揭秘《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一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老师说】

周恩来中学时期作文,是他全部文献的有机部分,集中反映了他在南开中学求学时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作文是语文课程的一项作业,但周恩来的作文具有不可比拟、不同寻常的意义、意境和意趣,可以说是他青年时期的作品精髓。阅读这52篇中学作文,我们能够看到他针砭时弊,关切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看到他“改良社会”、“欲救神州”的伟大抱负。忧国忧民、爱国爱民是周恩来作文的思想核心,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全部作文的始终。

南开中学语文学科主任 韩文霜

【学生说】

读过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作文,最令我动容的是,青年周恩来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感恩情结。他总是不忘师长知遇之恩,感念友人相助之情。青年周恩来在作文中多次提到过“诚能动物”的观点,我相信,如果我们青年学子都能以虔诚之心学习周总理精神,以真诚之心处理学习工作,我们一定能将周总理精神很好地发扬与继承,让更多的人受益其中,也一定能实现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国梦。

南开中学学生会主席 石添硕


突然的来访 意外的收获

60年前,时任天津市学联主席、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的张济从同学的家中发现并取回了装有《周恩来中学作文》、《旅日日记》和一些活动照片等的小木箱,并通过“特殊”渠道送还给周恩来总理。昨天下午,在老人的家中,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张济向记者回忆并讲述了当年的情境。

1952年8月一个晴朗的下午,张济的中学同窗好友柴平突然来访。在市学联会客室里,张济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老同学,“他是从南方回陕西老家,特意来津找我的。”原来,柴平的父亲生前就读南开中学时曾与周总理是同学,1920年周总理赴法勤工俭学,离津前将一个小木箱(内有总理的《南开中学作文》、《旅日日记》及一些活动照片等)存放在一位同学处,后又转到柴平之父处存放。“柴平很认真地告诉我,这个小木箱文稿早应送还给总理,经反复考虑,在与他相识的人里,我是最值得信任而又能办成此事的。我对柴平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并郑重承诺办成此事。柴平告诉了我存放小木箱的亲戚家住址和应找的人,并嘱尽快去取。”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60年,但是张济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与同学柴平之间交流的每一个细节。

“此事意义重大,不容有变。”次日一早,张济便骑上自行车由市区到西郊往返60多里,顺利取回了这个小木箱。他的这一举动也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之后,按照天津市委和党中央的指示,由市委通过机要交通,将这一箱总理早期革命文稿,连同张济书写的说明一并报送给中共中央办公厅。“现在我还记得市委给中央信件的内容是:

中央并恩来同志:

天津青委转来该处干部张济同志(天津市学联主席)从其同学柴平处取回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中学时代的作文和留学日本时代的日记本各一册,现送上。

中共天津市委

1952.9.12

张济回忆说,党中央办公厅收到这箱文稿后立即送还给了周总理。后来,据周总理的侄子,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周尔流教授说,1954年秋天,有一次他到总理家时,适逢周总理和邓大姐一起边翻阅这些革命文稿,一边愉悦交谈着。周总理还告诉周尔流,这是天津发现送来的。1957年,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来华,周总理陪他抵津访问时,天津青年报记者曾向总理提及革命文稿一事,总理还风趣地说,那里边有个人英雄主义,也有温情主义,你们要分析着看。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后,邓大姐将这箱革命文稿送交中国革命博物馆保存。

精辟的内容 生动的论述

60年前发现并取回文稿时的情境,至今仍萦回在老人的脑际。虽然采访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但是老人的谈兴不减。提起这50多篇文稿,张济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总理的革命文稿内容精辟、论述生动。周总理在学生时代就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目的。1913年进入南开中学后,立志救国,更是发奋读书,学习成绩优异。他才思敏捷,下笔成章,撰写了许多激情的诗文。他身体力行学新知、传新思、演新剧,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挽救“积弱不振”、“外侮日逼”的祖国。

张济讲述说,在总理的革命文稿中有1920年装订成册的《南开中学作文》五十多篇,都是周总理的手迹,每篇作文的题目下面,都署有“周恩来”三个字。全部作文都有教师批改的评语。这些作文真实地反映了总理炽热的爱国情怀。这些作文也反映出总理诚朴真挚的感情与品德。

1917年,周恩来的中学时代结束了。他抱着“邃密群科济世穷”的决心,怀着救国济世的志向和学习、研究新思潮的急切愿望,东渡日本留学,寻求真理。周恩来旅日历时一年有余,小木箱中的这本《旅日日记》是用硬皮专用日记本记的。日记字迹清秀,言简意赅。在每页的右上角,都写了一段警句。这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发生,他以极大的兴趣注视着俄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热情地阅读、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书籍,开始接触和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周恩来在东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期间,还积极投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军阀卖国的斗争。这些,在他的《旅日日记》中都有所反映。

“周总理的音容笑貌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他那带点天津味儿的普通话总是让人听着倍感亲切。他每次到天津总忘不了说,天津是他的第二故乡,自己也是天津公民。”张济告诉记者,自己有幸多次见过周总理。现在,每每回忆起来都使他浸沉在幸福之中。“周总理的青年时代,是他光辉一生的起点。他的崇高思想、渊博知识、卓越才能、优秀品德,是从青年时期逐步培育起来的,是成就伟大业绩的坚实基础。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的光辉思想、伟大业绩永远与天津海河儿女相伴。这是我们天津人民的光荣,更是催人奋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张济动情地说。而在他的脸上,记者分明看到了这位老人的骄傲与坚毅。

总理故事

含英咀华 求学之时展现特殊才能

“周恩来在写作方面可谓颇具造诣,‘含英咀华’这四个字用在周恩来身上尤为恰当。”南开中学老校友、校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周鸿飞介绍说。随后在他的讲述下,记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早在求学南开中学之时,周恩来便已经在写作方面表现出了特殊的才能。

当时南开学校经常举行课业的比赛,借以鼓励同学们上进的兴趣。周恩来积极参加这类比赛,他把每次参加比赛看作是检查学习成绩、交流心得、抒发己见的好机会。1916年春,周恩来上二年级时,又参加了全校一年一度的作文比赛会考。作为被班里挑选出来的写作高手,周恩来一口气写了洋洋上千言。当天晚上教师阅卷,对周恩来的文章极为赞赏,批语指出,其“用笔之遒劲,布局之绵密”,殊为罕见。第二天发榜公布,周恩来荣膺第一名,他所在班获得班际第一名。奖品是一幅由南开创办人、校董严修亲笔题写的“含英咀华”四个字的匾额,寓意读到了好文章,能够体会其中的精华。

别人写作文都打草稿,往往涂涂改改,他却努力打好腹稿,不打草稿。写前深思熟虑,缜密思考,周密布局,然后下笔就写,一气呵成。这样练得多了,七八张红格纸就可一挥而就,圈涂很少。而且越写越快,越写越好。他写的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深刻、文笔清新,既反映了他中学时代的先进思想、广博的知识,也充分显示了他那多方面的卓越写作才能。他的作文深受老师赞赏,多次被评为“传观”之作。

当时南开学校有国文学会,以阅读研究国文和锻炼提高写作能力为宗旨,是师生共同组织的,参加的学生都具有较高的国文和写作基础。它对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规定了必须阅读的文史书籍,会员必须按时到会所阅读,并实行借书、签名制度,“以验会员勤惰”,每人备劄记二册,以利勤学勤练。周恩来当时是国文学会的四个干事之一,他积极组织和参加国文学会的活动,精心阅读了大量文史书籍,这对提高写作能力无疑也是起了作用的。

他重视多写多练,除了完成课堂作文,还为学校的多种刊物撰写稿件。仅据《南开星期报》《校风》《敬业》各期登载的可以断定为周恩来作品的不完全统计,共有文章25篇(包括论说12篇,其他13篇,其中有小说、杂忆、游记、剧本、译文、小史、编志),纪事137则(包括特别纪事《本校十二周年纪念会纪事》《第九次毕业式记》),笔录3篇(包括《梁任公先生演说词》《蔡孑民先生演说词》),诗歌7首。

说到怎样写好文章,周恩来曾在《校风·课艺选录栏》提出三条标准:一、全篇主意须具有识远超群之处;二、章法笔致须紧密完备;三、文中事实或议论应有关世道民俗之处。这三点正是周恩来中学时代的论文所具备的文风,同时也是他有关写作经验的总结。

周恩来作文原作及点评摘编

海 军 说

(一九一五年冬)

兵,凶器也。战,危事也,此右文之言,岂尚武之国之宗旨乎?是以立国于今世者,无不视其军事之强否,以判其国优劣。军盛则国强,军颓则国弱,斯人人所奉为公理,百验不磨者。

夫军有海陆之分,陆军仅能施威于境内,擢武于边疆,山川之阻,有难色焉。若海军可航彼领湾,守我海港。保旧疆土,辟新大陆,惟焉是赖。故陆军为海军之后盾,海军实为军事之先驱也。

试瞩目环瀛,彼英伦以区区之三岛,领印度,据埃及,占澳美,凌东亚,赫赫乎执世界之牛耳,扬扬乎为全球之主人。东瀛亦以岛国,一战而败我,再战而胜俄,占台湾,据朝鲜。居近世之后起,为黄种之出色。其它如法如美如德,亦复如是。而其国民莫不挟其雄心毅力争风角胜于天演界中,逐焉皆是。何非其国势是强、军势之盛。又何非其海军之力,足以撼震寰球有以致之乎?

返观吾国,百年前守闭关主义,庞然自大,视异种为夷狄,视他族为化外,海军之事固无庸议也。其后海禁大开,执政者亦知非拘泥于古所能强国,于是有倡练海军之议。聘外人为教师,其始固甚劲练,继乃改以华人为帅。炮不研改良之术,兵不教施放之精。泄泄沓沓,昏昏梦梦,终日酒地花天,于军事无丝毫之研究。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其自侮自伐既如此,于是又甲午之败。全军覆没,虚容尽失;割地丧师,真情毕露。强盛之希望即成泡影,和平之期意复为幻想。弃良港,舍巨款,以图一时之安。而外人鲸吞蚕食之议,瓜分豆剖之思,无稍息焉。夫当此廿世纪,强权潮流之日,我神州存亡危急之秋。

民国承之执政,在野者据此两种优劣于是有扩张海军之议。言之非艰,行之为艰。或曰:吾国之良港既已租出,财政又复困艰如是,练海军者将徒空言也乎?曰:是,又不然。夫海军之练,其耗费固大,然成功用之甚广,虽今日耗无限之金钱,亦所不恤。借债练军固属不可,然以国家之税练国家之军,又奚不可哉?至军港之佳固多,若秦皇、若葫芦、若象山,又何非吾国主权所及之地耶?果尔,则国之强可操左券。挽神州之陆沉,作中流之砥柱,执世界之牛耳,保东亚之和平,舍海军其谁归?舍海军其谁归哉!

【周恩来教师评语】

笔酣墨饱,气势汪洋。青年有此文字,后日必不可限量矣,勉旃。

【南开中学语文教师常虹点评】

本文题为《海军说》,但文章开头并未从海军说起,而是先从军事武力谈起,肯定了人人信奉的“百验不磨”的公理——“军事之强否,以判其国优劣。军盛则国强,军颓则国弱”。然后作者才转到议论海军上,作者认为海军有“航彼领湾,守我海港。保旧疆土,辟新大陆”的作用。而且“陆军为海军之后盾,海军实为军事之先驱”。文章的真知灼见,已显端倪。

接着作者以海战实例为镜鉴,得出“又何非其海军之力,足以撼震寰球有以致之乎”的判断。文章笔锋一转,反观国内,对比之下道出了中国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衰微现状:“继乃改以华人为帅。炮不研改良之术,兵不教施放之精。”并分析其原因:“泄泄沓沓,昏昏梦梦,终日酒地花天,于军事无丝毫之研究。”这样就致使本国殆于“我神州存亡危急之秋”。声声警语,振聋发聩。

而文章最后一段,又借“练军之难”的答问转承深入,对海军建设进行实质性的思考。古来答问都是为答而问的(戴震论孝经语),此文亦不例外。前文叙述海军之必要,后文自然须论及建设海军之法。答问的妙处在于不隔断文章气势,使得文章气贯理畅,内容连贯清晰。此处的回答既强调了练军的重要,又道出了练军的方略。作者继之大胆设想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国之强可操左券,挽神州之陆沉,作中流之砥柱,执世界之牛耳,保东亚之和平”。因此在文尾大声疾呼“舍海军其谁归?舍海军其谁归哉!”重复中有发问,也有抒情。一片雄心壮志挥洒其间,文终而气不竭。表达了文章“兴海军,强中华”的主旨。

记者手记

永远的榜样

这次采访的过程,对记者来说,也是一次受教育的过程。采访中,重温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的一点一滴,让人温暖、感动、振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人生需要榜样,时代需要楷模。记者在采访中,所有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周恩来是自己人生的楷模!

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到“邃密群科济世穷”的救国济世的志向,从“改良社会”的探索,到“欲救神州”的伟大抱负,这是一位伟人的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情怀。

这就是楷模。

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始终激励着代代青年学子成长成才。今天,我们要以周恩来为楷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相关链接

周恩来的成绩单

1914年12月:国文传观,周恩来名列前五名中。

1915年3月:①全校数学赛速,周恩来所在的丁二班获第一名,得“数学优胜”奖状。②全校作文比赛,周恩来所在的丁二班获第一名,得“含英咀华”奖状。③国文传观,周恩来名列丁二班前五名中。

1916年3月:①班级化学考试,周恩来名列最优者中。②班级代数考试,周恩来名列得满分者中。

1916年4月8日:全校数学赛速,周恩来名列最优者中。

1916年5月:①全校国文特试,周恩来获全校第一名。②默国文考试,周恩来名列最优者中。

1916年6月:全校国文考试,周恩来所在的丁二班获国文优胜班,得“国文特试优胜”奖状。

1916年12月:全校习字比赛,周恩来等获行书优胜奖。

1917年4-6月毕业考试:周恩来获毕业国文最佳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8 19:07 , Processed in 0.2844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