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1|回复: 0

刘善柱、温文梅:清流县林畲乡发现一女红军养伤处——一批红色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2 14: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清流林畲,这个刚刚被命名为“三明市中央红军村”的土地上,在距福建省保存最完整的毛泽东旧居“诒燕第”不到二百米处,有一座建于清末的老宅。宅子主人吴林清保存了一批当年在此养伤的女红军所留下的苏式茶炊、苏维埃钱币等一批珍贵的红色文物。

    这位在吴家养伤的女红军究竟是谁?清流县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结合吴林清的回忆,查阅了相关史料,并和省党史研究室一研究员探讨后,认为,该名女红军是邓六金。

    红色往事:女红军治伤留下一批红色文物

    吴家祖籍上杭才溪乡岭头村,在清末吴家太公吴炳公(吴林长的曾祖父)这一辈迁居到了林畲。吴炳公开了个小店,既当裁缝,还卖布,卖杂货,靠勤劳好客,挣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产,老宅就是当时所建。吴家在林畲很有声望,人脉很广,解放前,外出做事的上杭老乡都会到这里落脚;解放后,吴家也经常有人在村中担任职务,吴林长的弟弟吴林清现在就是林畲的村委会主任。

    吴林长说:我奶奶杨文秀是宁化泉上延祥人,人称“进龙嫂”, 1984年过世,走时83岁。小时候,奶奶常在私底下念叨当年救治那个女红军的事。

    救治女红军的事情发生在1933年的秋季,那时候32岁的杨文秀已经守寡,带着大约十岁的独子吴载福生活。农历七八月的一天,几名红军士兵悄悄上门,要求吴家帮忙安置一名受伤的女红军。杨文秀很机敏,没有多问,就立刻把她安顿在正房边最阴暗隐蔽的鲁班间里。几个士兵特别吩咐,这事情要绝对保密,又告诉杨文秀,他们从宁化延祥走山路,走了1个多小时到清流林畲,就是要找上杭老乡来照顾女红军。

    杨文秀在娘家学过辨认治伤、治风湿的草药。她虽然裹小脚,但上山走路相当利索。女红军住到家中后,杨文秀除了上山采草药,哪儿也不去,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女红军身边,悉心呵护,把自己熬的草药一口一口地喂给女红军喝。当时吴家家境宽裕,杨文秀还经常炖鸡蛋给女红军补充营养。杨文秀对这事守口如瓶,吴家旁边是乡公所、戏园子,赶圩到家中做客的人进进出出,可她没有向外透一点风声,连一墙之隔的邻居也不知情。

    在杨文秀的精心照顾下,女红军的伤势恢复得很快。朝夕相处,她们结下了很深的感情。20多天后,几名战士如约前来接人。临走时,女红军和杨文秀两人依依惜别,女红军把铜茶炊等随身军用品留下来,把一床棉被一分为二,送了一半给杨文秀。临走时,女红军拉着杨文秀的手说:“如果能活着,我一定要回来看你。”

    女红军走后,杨文秀一直把这个秘密放在心底。解放前动荡不安,她担心这事泄露出去,会导致飞来横祸,于是缄默不言,只当做从未发生。解放后至“文革”前,也有人到林畲来查问此事,但杨文秀本着谨小慎微的念头,也并未声张,只依旧悄悄地和小辈们说,“她说,‘如果能活着,我一定要回来看你’。”

    “可奶奶说那女红军不知名不知姓,不敢认。”吴林长的大姐吴玉莲从小就和奶奶睡,她说,当年奶奶只是在睡觉时,才会偷偷和她说起这个女红军的故事。

    女红军一走就是几十年,再也无音讯。数十年来,杨文秀一直惦记着这个女红军,心里默默地为她祈祷祝福,回忆起往事时,她总会低声和小辈喃喃:“也不知道她还在不在,她说,一定会回来看我的。”

    女红军留下的那半床棉被,杨文秀用蓝底白的石灰布套起来盖,后来做垫被,吴玉莲与奶奶同睡时就用这床被,后来棉被发硬变黑,中间有了破洞,就扔了。

    女红军留下的其他军用品,吴家人都也都珍惜留存,放在厢房边的谷仓顶上。吴林长同胞兄弟姐妹共有6人。吴林长回忆说,奶奶每次给我们讲女红军的故事后,都会叮嘱我们不敢讲出去,我们很懂事,从来不对外人讲。

    考证:女红军不是普通一兵

    1977年,吴林长的父亲吴载福离世;1984年,杨文秀老奶奶过世。两位当事人的先后离世,让这个红色回忆变成记忆中的一个故事。这位女红军到底是谁?在吴家后人心里,成了一个谜。

    2年前,清流县委党史办、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林畲乡进行红色遗址遗迹考察,杨文秀一家照顾女红军的故事才慢慢浮出水面。

    当年,女红军除了留下半床棉被,还送给杨文秀铜茶炊、铜盆、烤火笼用的暖手炉、洋镐,还有一些苏维埃纸币。

    纸币的正面清晰地印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字样,背面正中则印着时间“公历一九三二年”,面值有伍分、壹角、伍角、壹元不等。

    那个铜茶炊基本完好,中间炉膛可以放炭,底部的铜管有些破损,外围一圈可以烧水,有盖。清流县博物馆研究员刘光军说,这是行军打仗用的茶炉,行动时可以用担子挑着起,战斗间隙可以架起来,对准风口方向,很容易就能让火烧起来,前苏联小说里经常提到的茶炊就是这种用具。这种器具在闽西、赣南一带十分罕见。铜炉、铜盆延长性好,比锡器硬,成为军用品。从那些纸币上标注的时间可以推断,女红军在这里养伤的时间应该在1933年夏至1934年春之间。

    历经一个世纪风雨,吴家的老宅有些残破,谷仓已经废弃,吴家人将奶奶留下的红军遗物妥为保存,女红军睡过的鲁班间也改了门,变得亮了一些。2年前,女红军留下的洋镐被清流县博物馆收藏。今年5月间,小偷光顾吴家,偷走了祖上遗留下来的嵌银黄檀木银案,所幸红军遗物没有丢失。

    从口述中可以得知,这位女同志是由受伤后组织派专人护送到林畲养伤,又派人接回,并且可以有处置随身物品的权利,将茶炊、钱币等物品赠送给吴家,也可以判断,她是有一定级别的干部。查阅当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当年女红军是数量少,各级苏维埃政府组成人员中女干部也是少数。

    在1933年7月——8月间,彭德怀、滕代远率东方军入闽作战,转战于宁化、清流连城、归化、将乐一线,为抢救红军伤病员,东方军在林畲乡石寨下一邱姓民宅中设置了临时战地医院。

    因此,受伤的女红军应该是参加泉上战斗的红军干部或是参加扩红、慰问红军的苏区政府或者党组织干部。

    推断:受伤的女红军可能是邓六金

    在经过深入研究相关史料后,福建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和清流县党史办有关同志认为,这名女红军很可能是邓六金,是中央主力红军中参加过长征的27位女红军战士之一。

    邓六金(1911——2003),1911年9月出生,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曾被誉为闽西苏区“三朵金花”,是中央主力红军中参加过长征的27位女红军战士之一。

    根据《龙岩市志》记载,1933年5月,邓六金起任福建省苏维埃妇女部部长,其间,她多次深入宁化、泉上、连城、汀东、长汀等地,开展扩大红军,慰劳红军,组织妇女学习生产和文化工作,1934年邓六金被组织派到瑞金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同年9月随中央主力红军参加长征。

    邓六金在宁化工作期间,正值东方军入闽打响第一仗——拔除宁化县的泉上土堡。1933年7月9日,红四师在宁化泉上延祥、清流嵩溪罗陂岗村一带取得延祥伏击战(石狮岭战斗)的胜利。接着,红四师、独立红七师、红三十四师、红五师等部队攻占嵩溪、林畲、解放归化县城,7月19日攻克泉上土堡,入闽首战告捷。

    1999年底,邓六金参加“纪念古田会议70周年大会”后,在闽西宾馆住了一段时间,她与一位清流籍的宾馆工作人员建立了友情。期间,邓六金念念不忘在福建工作时的情景,她提起最多的是在泉上受伤并在林畲一带养伤的那段经历,心里还一直感激这个救命恩人,多次提起当年对救治她的群众的承诺,“我如果活着,就一定回来看你。”很想找到救命恩人。这位工作人员为此专门回到清流,到林畲乡查找,但无果而返。

    清流县委党史办工作人员认为,从邓六金在宁化工作时段和她在1999年底曾托人寻找的一事说明,当年杨文秀救的女红军应该就是邓六金。她应该是1933年秋季,在宁化泉上一带进行扩红、慰问红军途中,因泉上一带的频繁战事而负伤。从1931年至1934年,林畲一直建有稳固的党组织和红色苏维埃政权。加上杨文秀和邓六金又是上杭老乡关系,言语相通,两家相距不过十几公里,这也就是当年上级机关会将邓六金转移到林畲养伤的根本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3 13:10 , Processed in 0.4767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