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45|回复: 0

尤秀斌:红色文化孕育了中国桑干河派作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22: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秋,收获的季节。我参加晋察冀边区文化高层论坛,刚返回省委,就接到通知:有一个来自河北涿鹿县的快递,打开一看是涿鹿县作协主席刘存根寄来的一部散文集《寒窗独语》,拿回家准备做一些闲散时间的精神拾遗,结果拿起来就放不下了,直到用了两天时间一口气把它读完。
  刘存根的散文何以有这样大的魅力?是作家从一个下放到桑干河岸边乡村生活成长的穷孩子成为一个县政府科局级干部的生活、挫折、幸运的经历感染了我?还是其勤奋、睿智、淳朴、坦诚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似乎都是又都不全是。仔细一想,原来是作者的文章。
  他的散文使我看到了一个描写涿鹿生活的历史画卷,解析桑干河三祖文化的作家,让我的心回到久别的故乡,找回了人生童年青春时代的记忆。
  更让我深深体会到,是桑干河红色文化滋养着这里作家群的心灵,是涿鹿这片热土为她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由此产生了桑干河派文学作家群。
  桑干河派,应该是以丁玲为代表的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现实主义精神相结合的语言,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他们都是桑干河乡村生活创作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散文和纪实文学,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腕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一流派由此得名,源于桑干河这个地方和丁玲的小说。主要作家有陈明、张雷、田间、王纯等。
  在塞北这篇土地上孕育形成了桑干河派文化作家群。当代的代表人物有梅洁、张成起、曲辰、安俊杰、王志军、桑原、胡学文、阿娜尔古丽、韩剑梅、吕复、宋长瑞、陈贵、刘颖冰、张立勤、边黎明、张效春、安振国、潘莹萱、付宇乾、牛宇航、刘继红、刘存根、李奋起、王之海、祁要武、任利成、闫春、谷新声、张秀春、韩咏华、张万叶、陈建明、杨素梅、李怀宇、张玉春、王墨瀛、李利、郭云山、王墨洋、张金虎、刘宝明、王建国、赵晗、李怀全、李春生、杨存山、刘定杰、梅边吹笛、甄长河、大雨、墨临之、南山树……
  她们以塞北、桑干河、涿鹿为素材,创作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变天记》、《山河志》、《砍不断的流水》、《霸王庄》、《英雄图》、《麦田人民公社史》、《爱的履历》、《女儿的情结》、《一只苹果的忧伤》、《并非永生的渴望》、《渡桑干》、《涿鹿》、《轩辕黄帝》、《世纪梦语》、《一枝一叶总关情》、《岁月留痕》、《行旅遐思》、《泥河湾史话》、《中华三祖堂》、《发现黄帝城》、《桑干河风情画》、《涿鹿之战》、《三祖圣地》、《轩辕黄帝史迹之谜》、《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与中华文明》、《涿鹿文艺》、《京畿民间文化》、《涿鹿历史文化研究》、《履迹心光》、《脚步声声》、《桑干河》、《故乡的天空》、《沿途的风景》、《寒窗独语》、《洗尽铅华》、《魂系泥河湾》、《中国涿鹿摄影集》、《涿鹿县志》、《涿鹿县史志系列》、《长城咏》、《千年古镇大堡》、《长城脚下是故乡》、《南山区历史文化研究》、《矾山志》……等一大批不朽的著作,至今闪耀着时代光芒。
  当我将刘存根的作品《寒窗独语》推荐给省委的老乡张效春阅读时,他说你可以写一篇关于读书随感或书评文章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桑干河右岸这片风水宝地,还有我曾工作过的那座县委、县政府大院,因为涿鹿这片热土孕育了桑干河派作家的心灵,而那个县委大院在我心目中就像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涿鹿人民的传统和品质。
     
自由和谐的环境是文学创作的基础  
  我们常忆念起我的青春时代工作地方——涿鹿县桑干河右岸,她是许多作家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我人生的重要驿站,她曾经从桑干河南乡村的此岸摆渡我抵达河北希望的彼岸,又从黄洋山下送我到冀中平原、再到北京广播学院。无论岁月怎样老去,对于救助我成人培育我成长的涿鹿县的感恩,始终都似故乡那条宽阔、宁静、母性的桑干河,永远地润泽着我不断奋斗的人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正赶上涿鹿团委换届,吐故纳新,招募新人。我有幸来到桑干河右岸,进入涿鹿县委大院。置身于县域最高党政权力中枢的大院中,我发现这里是一片不平凡的土地,这个大院是一座不简单的大院,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办公驻地,这里又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昔日这里有无数历史风云人物进出,这里曾培养了大量社会精英,走出了许多文化英才。
  最让我难忘的是县委大楼一层县委办公室,有三间房,我们可以在宽敞的县委办自由活动。但更多的时候,这里是知识和智慧相碰撞的地方。每天工余休息,县委政府许多人就会聚在一起,有的将椅子拉开,围着坐下,有时是讨论时政问题,有时是评议会,有时是听某个同志谈当前的国际新动向,有时则是围绕某个话题或作品开展讨论。总是有那么多的话题,总是有那么多争论不休的意见。每一次都充满着活跃的气氛,充满着和谐民主自由坦诚的交流。
  最早认识刘存根,就是在涿鹿县委办。记得一天晚上,他到县委送材料,我们几位青年正在讨论文学话题,他愉快的加入了,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时,他给我的印象是热情、含蓄、纯朴、富有灵感,这是对存根的第一印象。
  当我每天来到大楼里,就被这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阳光、向上的工作气氛和县委办百家争鸣般的工作学习氛围所震惊,更让我们始料不及的,在县委办的各种工余活动讨论。勤于工作学习讨论,这似乎是这里工作的一个传统:多思考研究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就能将工作搞得更好,写出更好的作品。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纵容和鼓励下,愉快的度过了三年多时光。这是我们文学创作积累的阶段。
  这里自由宽松民主的氛围,为文学创作提供良好环境。作家们创作出了《变天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履迹心光》、《黄帝与中华文明》、《三祖圣地——涿鹿》、《脚步声声》、《人生的驿站》、《三祖圣地》等文学作品。
     
塞北的自然美让作家产生灵感  
  第一次感受自然美是在桑南赵家蓬区,那是一片原始神秘的土地……
  1989年春天,原县委办主任老刘被任命为赵家蓬区委书记,他几次邀请我去那里下乡考察说:我们区里有山、有水,是个山清水秀好地方,自古生产各族靓丽姑娘,不到山南等于人白活一场……赵家蓬区正好有一个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典型需要挖掘,单位决定让刘晓东、张旭军和我去一趟,受区委的盛情邀请我们顺便去拜访,主要考察那里的青年绿化和致富能手。
  进入夏天,塞外城市已是烈日炎炎,我和几位同事乘车赴南部山区,看着一路的河川地貌,他俩说:老刘把我们骗来,这山里有什么好的哪?当我们翻过小五台山,就是老刘当父母官的地方,车一下山,植被开始茂盛,潺潺流水顺山而下,车在森林中穿行,远方是蔚蓝的天空,一片原始的人间仙境。啊!这里真美啊!
  中午会晤刘书记后,我们进入乡村访问,这里民风淳朴,充满着一种原始的魅力。下午我们三个人去赵家蓬河抓鱼,河流清澈,水流潺潺,没有一点污染,穿着外衣抓鱼很不容易,刘晓东建议:全脱掉衣服下去,肯定能抓住。
  我们都没带游泳衣,只有裸体吧,这里是原野也没人。为了抓一条大鱼,我们仨向下游游去,不知游了多久,来到了一座桥下,鱼没抓住,却与村民们遭遇,山村的妇女们全站在桥上看着我们几个裸体的外来人那,刘晓东书记说,快往上游回,注意影响。听说,这里的妇女最喜欢外来的“小白脸”,她们有时要抓住不放,让你与她同居生孩子哪,咱们千万不能闹出笑话,引起民族问题。
  我们奋力向上游去,身后是当地女人们浪漫爽朗的笑声……
  回到赵家蓬区委,刘书记说:听说你们到河里游泳去了,村里老乡免费看了一场裸体表演啊……
  我说:“对不起,刘书记,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潺潺流水,吸引着我们下去的,因为没带游泳衣,让你们见笑了,请你批评并多保密,我们今后一定注意社会影响和群众民族问题……”。
  第二天,团委书记马建海带领我们去地毯织布厂参观,这是全是活泼美丽的姑娘,穿着靛蓝的工作服。为什么这山里的女孩子穿着靛蓝的衣裤,她们在热心织布?我们还看到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在缝制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我们感到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缝制袜子所付出的真诚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倾注的一个民族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天性。滋养作家心灵的,始终是这种感情和天性。
  桑干河作家群创作的《山水间》、《中国涿鹿摄影集》、《千年古镇大堡》、《发现涿鹿自然美》、《赵家蓬区民俗》、《南山区历史文化研究》、《京畿民间文化》、《走进黄帝城》等描写了涿鹿的风土人情。
  我们在这里呆到第三天,因为水土不服,我闹起毛病,住进了区医院,随行的刘晓东、张旭军一直陪着我,直到病情略有好转,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开始返回,含泪离开了那个美丽自然纯洁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涿鹿南山区的自然美与人文美,这里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这里的自然美,让作家产生无限灵感……
  
充满爱心是文学创作的主题  
  1987年底,单位对各乡镇团委进行年终考核,我和陈贤赴矾山片指导工作,五天时间我们转了小矾山、黑山寺、矾山、卧佛寺、虸房口、太平堡六个乡镇,我留下要到矾山中学去办事,其他人准备返回。没想到当地降下了新年的第一场大雪,由于出发时没有带大衣,夜里在乡村冻得发抖,无法入睡。
  第二天团县委就给我们捎来了大衣,里面还有一个留言:小陈、小由,听说矾山一带下了大雪,温度很低,特通过班车师傅给你们捎去棉大衣御寒,请注意身体,调查完成后速回!团县委兄弟姐妹们等你!万叶李阳小何代。穿上大衣,拿着信件,我们感动得流泪。我突然觉得,这就是现实中真正的“雪中送炭!”我再也不会忘记团县委的同志们了,他们将来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很长很长的时间,大雪中团委捎来的大衣始终留在我的心底,我甚至觉着,这一给过我们关怀同情的大衣,就像寒夜的火盆,在我的一生中也不会熄灭……人文关怀、富有爱心、团队精神、理性思维、勤奋学习这是县委机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这些爱心故事一直是作家创作所弘扬的主题。
  《寒窗独语》、《二十年后再相会》、《大地芬芳》、《涿鹿文艺》、《沿途的风景》等作品反映了涿鹿的人文心灵美。
  
赛北人文精神品质是文学的根与魂     
     前不久,我突然接到省人大的电话,他说:“请将你写的《红都秘密》一书,给人大某同志寄一本,他是我的老领导,请我给联系办理。”我马上照办并附了一封信寄去。不久,我就收到了回信:“已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书,非常感谢。我是张家口人,原在涿鹿县委大院工作,后调到地委,现居石家庄。我一直关注着故乡,经常阅读有关涿鹿的书籍和文章。”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给你回信的信封是再生纸制作的,信纸和打印纸也两面使用,请你不要见怪。我的家乡是塞北贫困县,还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也是我在涿鹿县委时继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相信她们对纸张有着和对粮食果实同样的珍惜之情。他们勤俭节约,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这是涿鹿县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县委走出人传承的一贯精神。我们继承并奋力前行。
     历经几十年沧桑的涿鹿县委大院,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的一个缩影。走近她,不仅领略了大楼特有建筑风貌,同时也能从县委领导和同志们的身上,感受一种人文精神,体验她们的品质,学到知识,受到教益。
     《世纪梦语》、《涿鹿历史文化研究》、《一枝一叶总关情》、《雨花》、《河北文学》、《五味瓶》、《农民与土地》、《为他人开一朵花》等作品,正是对涿鹿人文精神品质的传承和弘扬。
     
美丽的塞北女性成为作家描写的对象  
  涿鹿县曾给作家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大家迷恋这座古朴的小城,他们笔下的涿鹿县:它三面环山,一面依水,温暖、富饶、安祥、宁静,许多仿古建筑朱漆门面。秦砖汉瓦,鳞次栉比,宛似走进北京的老胡同。
  桃花红了,杏花粉了,桑干河岸的杨柳,你可又轻抒舞袂,顾盼熠熠穹庐?山川秀了,大地暖了,黄羊山岭葱笼的植被,你可又漫卷祥云,追忆三祖遗风,黄帝赤精?山,峭而神秘;岭,绵而缱绻;川,广而富绕;水,汪而清澈;人,敏而淳厚;文,名而凝重;史,久而曲折……走过涿鹿,最喜欢的是她那四季温柔湿润的气候,冬无刺骨北风,春无蔽日黄沙,夏可摇扇卧听天籁,秋可葡萄架下私语、梨果园中先品琼香,当离开这一恬淡宁静舒适宜人的港湾时,才知她有多么珍贵;最留恋的是她那传奇神秘的休闲去所,三祖堂、黄帝泉,清凉寺……古老的传说、缭的祥云,自然天成与刀工石雕和谐巧妙的杰作;最想重温的是一进腊月便满街飘溢的年味,剪纸、年画、灯笼、炮杖,赵区的花椒、核桃,山里的黄果、杏扁,还有那穿梭购物的乡亲,他们甜蜜的笑语伴着年关的脚步到处飞扬;涿鹿,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里的人充满欢笑,涿鹿女性是城乡一道朴质靓丽而多彩的风景,她们像一条清澈旖旎的小河,一端源自她的心灵深处,一端流过桑干河两岸的沃野。她们纯真、阳光、美丽、善良、聪慧、热情、含蓄、大方,她们对生她养她热土充满挚爱,桑干河流过的是那山,那水,那村,那乡,那镇,那城,更有那演绎出无数悲喜剧的勤劳勇敢的人民。
  塞北桑干河右岸美丽的姑娘,这便是涿鹿给作家们的印象。《爱的履历》、《女儿的情结》、《大爱无边》、《桑干河风情画》、《涿鹿有位好姑娘》、《乡村爱情故事寻访》、《难忘的涿鹿乡村爱情初恋》、《爱,需要等待》就是此类作品。
  涿鹿,美丽的故乡,我们曾经走过的多姿多彩地方,这里有美丽的姑娘令人神往,她们成了作家群笔下描写创作的美丽对象……
     
塞北热土滋养 孕育了桑干河派红色作家群     
     桑干河水滋养了这里的作家们,涿鹿三祖文化是她们创作的根。刘存根是他们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在我的印象里,刘存根一直自强不息,奋发努力,自寻寂寞,热情创作,或者还给人以清正的印象。但在我的感觉里,或许他的清正与谦逊是并存的,如同他文章的清新秀丽与突然的冷峻睿智并存。我想,这也许是存根坚守的为文为人的准则,他的文章中亦坦言他受着这些涿鹿文化的涵养。他在涿鹿人文环境的滋养下,对前人的借鉴沉着而又长久,又发掘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文学表达。他于平淡之中迸发的人生激情,他于精微之中昭示的文章精神,尽在其中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文学大师就是这样诞生的吧!
  我想没有桑干河水涿鹿热土的滋养,没有涿鹿县生活的亲身体验,我们就不会创作出今天的文学,“人民、生活、文学”对作家也不再是抽象的概念,直到今天,提起涿鹿县我会脱口而说,“我们在涿鹿成长”。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知道在中国有一个县是“我们工作过的”,这使我们感到我的双脚踩在塞北的大地上,吸收着大地的营养。
  如今我虽然已经离开了塞北,但这似乎并没有隔断我与故乡的联系,我们也关心在那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和他们的命运。说到底,涿鹿是作家们的故乡,涿鹿县是她们曾经工作生活过文学创作的地方。这里也有我朝夕相处的战友还有我深深眷恋地方。
  桑干河水、涿鹿这片热土为文学创作提供无限营养,孕育了一批桑干河派文学作家群,从丁玲、张雷、陈明、王纯到梅洁、张成起、安俊杰、桑原、曲辰、胡学文、王志军、祁要武、谷新声、刘存根、李怀全、陈建明、杨素梅,再到牛宇航、李春生、张秀春……她们不断推陈出新,已经或正在谱写不朽的篇章。

中国桑干河派红色作家代表人物:
现代作家:丁玲、张雷、陈明、田间、王纯等
当代作家:梅洁、张成起、安俊杰、曲辰、胡学文、桑原、韩咏华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8 19:08 , Processed in 0.2672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