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51|回复: 0

一个燕赵儿女的民生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3 08: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载:燕赵都市网 www.yzdsb.com.cn
         作者:燕赵都市网记者 刘红
         新闻提示: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记者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位女性”官员”,她的事迹被百姓们如数家珍,有些故事虽然时隔久远,但细品起来,却让人恒听恒新,犹如一坛老酒,愈发的幽香。她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带领了众多姐妹们创业致富。当她看到一篇篇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看到身边有些人相继患上癌症,又着手扶持企业搞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成功后将推向全省,形成河北省有机食品产业链,她说:“我想让河北所有爸爸妈妈健康长寿。”她就是河北省妇联副主席兼河北省女性创业促进会会长——郭俊苓。
         
         良心
         先讲一串儿有趣的小故事。
         2001年郭俊苓在邢台市任副市长期间,一次到任县下乡,快到马和桥村时,车停了下来,她看到前面有位拄着拐杖急颠颠走路的盲人挡住了去路。她赶忙下车扶着盲人,亲切地问道:“大哥,你要去干什么啊?”盲人说:“你是谁,你管我干什么?”她说:“我是过路的,看您身体不便还急匆匆的,有什么我能帮你的吗?”盲人说:“俺娘病了,去给俺娘请医生。”她心悸了一下:“你能带我去你家看看吗?”郭俊苓跟着这位名叫孙海江的盲人来到家里,看到他年迈的母亲不仅耳聋,还卧病在床。母子相依为命,只能靠吃低保过日子,生活十分艰苦。她马上叫来医生,给他母亲看病,临走时留下了手机号码和几百块钱。
         此后,郭俊苓的朋友圈里又增加了一位盲人。她定期给孙海江母子送一些生活用品:米、面、油、钱等。直到现在孙海江只知道世间有位关心和帮助他的好“姐姐”,却从未知道“她是谁”。
         为了解农村计划生育真实情况,郭俊苓经常下去走访群众。邢台西部山区农民张二妮有一天认识了一位自称下岗职工的“郭大姐”,此后两人越走越近,空闲时相互来往走动,拉拉家常。郭大姐时常给张二妮家送些吃的、用的和钱,还资助她的儿子上学。偶尔走时也带上二妮家为她准备的鸡蛋等山里的土特产。这样,数年间过去了,郭俊苓的身份始终没有“穿帮”,直到2005年的一天,二妮的孩子就读的县中学有市领导来考察工作,孩子惊讶的发现,经常去他家串门的“郭阿姨”竟然是市长!回家后孩子把这个“意外收获”告诉妈妈,张二妮根本不信:怎么可能呢?她来家那么多回,也不嫌脏不嫌累,还帮我干了那么多活呢,怎么会……
         郭俊苓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郭市长的心老往下想,眼睛老往下看,腿老往下跑。逢年过节,她总是提上礼品到下岗职工、单亲家庭、生病住院的有困难的老百姓家里跑。在邢台,郭俊苓结交了一大批朋友:卖菜的,修鞋的,理发的……有农民,有下岗职工,有残疾人,有艾滋病患者。
         郭俊苓到邢台后不久,有一次下基层搞调研,正赶上大风雪。来到宁晋县清善头小学时,眼前的情景将她惊呆了:两排破旧不堪的平房,在风雪中显得是那么苍凉和破旧。她进入了一间教室,里面的情况更糟,只见屋顶上有好几个大窟窿,屋里几个砖垒的立柱顶着快塌下来的屋顶,雪片透过屋顶上的窟窿飘飘的落下来。孩子们竟然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她看到这些眼里不禁浸出泪花,她哽咽着给老师和孩子们不停的道歉:“对不起,我对不起你们,是我工作没做好,让你们受苦了,我向你们道歉,我对不起你们。”
         郭俊苓对听闻她来视察赶到的县长说:“这样的情况一天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今天你就给我想出办法来,让孩子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上课。”见县长面露难色,她平复了下情绪接着说:“市里筹20万,你们县里出20万,保证让孩子们寒假前搬进新教室,就这么定了。”
         很快,一座崭新的教学楼建成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琅琅的读书声让郭俊苓倍感欣慰。很多学生和老师给郭俊苓写信,纷纷表示要永远牢记党和政府的恩情。
         2008年5月12日,就任河北省妇联副主席才两个多月的郭俊苓听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后,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和她的同事们组织了价值1000多万元的妇女儿童用品和食品,冒着每天几次6级以上余震的危险,亲自送往灾区,并亲手送到灾区人民的手中。像这样的真实故事还有许多。

         民心
         郭俊苓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深知百姓的安危与疾苦。邢台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数的80%,很多孩子上不起学,考不上学,毕业了难就业,这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无数父母为儿女上学就业的问题“闹心”。百姓们的“心事”成了她的“心病”。
         2003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处于低迷的情况下,邢台市率先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培训工作。经过深入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发展长效机制: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学历证、技术等级证书);校企合作,学工一体;实践教学模拟真实职业环境等,使邢台职业教育一举成为全国首批两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也是河北省内唯一一所进入高职“211工程”的院校,创造了职业教育“南看深圳,北看邢台”的辉煌成绩。有700多所院校前来邢台考察交流,“邢台模式”进而在全国进行推广。
         5年时间,由邢台职教培训出来的毕业生,总数达到25万多人,他们走向北京、青岛、昆山、宁波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很多人都被用在了重要岗位上,既改善了自己家庭的生活状况,又为邢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5年,郭俊苓来到用工基地之一的昆山,看望在当地工作的教职工。她牵挂着这些远在异乡的孩子们,他们年龄小,经验少,工作中有什么困难,用人单位有什么意见,每次毕业生们离开邢台她都要亲自到火车站去送,白天走白天送,夜里走夜里送。她送去的既是家乡的温暖,也是父母般的安慰。这次是她第三次到昆山了。忽然,一位姑娘站在郭俊苓的面前,她说她叫张凤英,在苏州工作,月工资能挣到三千左右。一年下来,凤英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她打工挣来的钱,家里建起了五间新房,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张凤英只是25万人中的一个缩影。她听说郭俊苓来昆山的消息,安奈不住心里的喜悦,自己花一百多块钱打车到昆山,就为和她感激的郭阿姨见一面。张凤英拉着郭俊苓的手,自我介绍之后她说“老板开始不准假,我就说郭俊苓是我妈妈,我妈来了,我一定要去看她”。
         郭俊苓在邢台分管民生工作,“高站位,大手笔,精策划,巧运筹”,是她工作的指导方针。多个行业都抓的“有声有色”。抓医疗卫生,她提出“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发展战略;抓新农合,2005年她大胆提出了:一是迅速在全国铺开,二是绝不能给农民增加一分负担,中央财政每个农民至少增加10元钱,尔后各级配套的建议被温总理采纳并在全国实施;抓教育,她提出“做牢小学教育,做实中学教育,做强职业教育,做精高等教育”,其中,把职业教育要做强,把高等教育要做精的教育改革思路被写入了2006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2月到省妇联担任副主席以来,尤其是2009年12月兼任河北省女性创业促进会会长以来,郭俊苓开始领着整个河北的姐妹们致富。创办乡村女校,培养农业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建立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帮助下岗失业的姐妹们实现创业和就业。她知道,只有让这些有劳动能力的女性实现了就业和创业,才能促进家庭和谐,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才能得到提高,河北的父母们才能安心养老。
         2009年3月,郭俊苓亲自带着农业技术员到石家庄市高新区东佐村的乡村女校传授农业种植技术。当村干部向村里的女村民传送这样的消息时,女村民们都一头雾水。村民周洪伟说:“当时不知道让干啥,村干部让去,我就叫了几个邻居一块去了”。结果到后大开眼界。“培训老师”不但教了蔬菜的种植方法,而且还教了水果等种植方法。培训完后,她们7个妇女一合计,与其闲着,还不如试试。2009年6月,她们筹集承包了村里的100亩地,搞起了蔬菜种植大棚。7月为大棚起名“佐益专业种植合作社”。
         之后每到播种季节,郭俊苓都要带着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传授种植技术。由于伙伴们的精心照料和郭俊苓所带技术人员的耐心指导,“佐益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大棚越建越大,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多,到大棚里来干活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目前,“佐益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大棚,已经扩展到1000多亩,由此实现致富的人达到30多人。以往在家赋闲的妇女们,都到“佐益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大棚里上班。周洪伟说:“以前没有大棚的时候,在家没事的妇女们都聚在一起聊天,打麻将。现在往街里走走,一个闲散无事的妇女都看不到了。”
几年来,河北省女性创业促进会共创办“乡村女校”2万多所,帮助5万多妇女创业,20万妇女就业,为河北省妇女争取项目资金达3000多万元,为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
         近年来,她看到一篇篇添加剂、膨大剂、瘦肉精、避孕药污染到水果、蔬菜和牛着羊肉的报道,看到身边有些五、六十岁的人都相继患上癌症,再加上婆婆和母亲两位老人因癌症相继去世,郭俊苓又萌生了一个让河北父老健康长寿的想法:生产没有被污染的有机食品,还河北父老健康和长寿。
         2009年3月,郭俊苓在邯郸调研时发现了邯郸企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个研究生产无公害有机食品基地。这里的做法和郭俊苓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她开始跟这家企业的老板赵鱼企沟通,并支持这个企业大胆尝试。2010年,郭俊苓将赵鱼企吸收为河北省创业促进会理事,并带着赵鱼企到新疆考察,对接那里的有机生产项目。
         为让河北的有机食品生产运转良好,郭俊苓曾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有机食品专家到邯郸考察指导,目前该企业已拥有7000亩的产业基地,带领了3100户农民致富,且正在建设3500亩的产业园区,其内容涵盖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各个方面,有机食品种类包括蔬菜、水果、粮食及各种副食。待园区建设后,可形成30万亩的生产基地,届时将为河北人民提供大量地有机食品。
         “因为要先将土地改良成有机土壤后,才能种植有机作物,所以该公司向市场大量供应有机食品的速度可能不会很快”,赵鱼企说:“不过,我们的企业是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郭俊苓说,这个项目成熟之后,省女性创业促进会将以此企业为龙头,扶持建立更多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以保障河北人民吃上安全的蔬菜、水果、粮食及各种副食品,让河北的父老乡亲更加健康长寿。

         党心
         郭俊苓1979年入党,受党教育几十年,她坦言自己是个急性子,直肠子,平时最看不惯工作拖沓、怠慢的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她会奋不顾身挺身而出。
         2006年的一个周日,在市政府带班的郭俊苓接到邢台县石膏矿塌方的事故报告,60多名矿工被困井下,生死不明。她向有关领导通报完情况就赶往了事故现场。有人劝她:“你是带班领导,又不是主管,可以不去。”郭俊苓说:“人命关天,事比天大,还分什么主管不主管。”
赶到现场后,郭俊苓主动担当起了临时指挥官,工作布置的井井有条:首先在矿区接上电源,解决抢险的照明和动力问题,接着联系医院做好各种准备,救护车也很快赶到了现场。之后她和另外一位赶来的市领导毫无胆怯的向矿井走去。“地上有多条大裂缝,随时有塌陷的危险”,在场的人都劝她不要去,她不听。“井下还有60多名矿工兄弟等待救援,再危险也要去”,郭俊苓坚定的说。此时武警战士已经被她感动的泪流满面了,他们站成一排,齐刷刷的打着敬礼,“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2003年4月,北京传出“非典”疫情之后,郭俊苓就敏锐的意识到这场疫情的严重性。4月15日,她主持召开了邢台市“非典”疫情防治工作会议,在河北省防治“非典”工作中打响了全省抗击“非典”的第一炮。认识早,准备早,使得邢台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赢得了主动。使邢台市成为河北省非典疫情控制最好的市之一。
         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她既是站在最前线的指挥员,又是抗击“非典”的一线战士。讲到“非典”时郭俊苓有些兴奋,在那种非常时期,以她的性格真不知道有多少酸甜苦辣。记者手中有一份《牛城晚报》,时间是2003年7月28日,其中有这样一段说明,是“防非”办公室的人的回忆。他们说,回顾那些日子,简直就像一场噩梦。总有干不完的活,熬不完的夜,仿佛把几年的工作都集中到了这几十天干了。特别是“说吃就端”的急活太多,有时想不睡觉把活赶出来都没那时间,在这里,时间是以分秒计时的。忙到后来就不能听电话铃声,电话一响就浑身发抖。打字员每天要打印近十万字,复印三万多张纸,累的坐在椅子上都能睡着。好几台打印机、复印机都被折磨的不堪重负“病休”了。
我们累,机器累,但郭副市长更累。她忙的体力、精力严重透支,曾两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都做好了躺下再也起不来的思想准备。“当时,大家对非典疫情不了解,都觉得非常可怕,好多人怕染上病,但我是抓这项工作的,就得往前冲,哪怕是前沿阵地!”从她的身上透出了一股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浩然正气。
         “抗非”接近尾声,已是几个月没回父母身边的郭俊苓非常挂念母亲的病情,老人家患的是让人听癌色变的癌症,又是身体的重要部位。老人家住在石家庄,距邢台不足百里,知道女儿回家的消息,母亲早早的就在楼下等候,见面后母女抱头痛哭:“孩儿,你还要你这个娘啊?”
         2003年6月30日,邢台市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暨抗击非典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会上郭俊苓应邀朗诵了她即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今天
我们站在鲜红的党旗下
站在全市人民面前
无愧地向党和人民汇报
我们履行了神圣职责
我们兑现了庄严承诺”

郭俊苓在汶川援灾

郭俊苓在汶川援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0 20:45 , Processed in 0.2783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