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3|回复: 0

毛泽东谈自己曾受压: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2 10: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摘要】毛泽东于1960年12月25日在与身边工作人员的一次谈话中指出:“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我就受过压,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掉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我就在一个房子里,两三年一个鬼也不上门。我也不找任何人,因为说我搞宗派主义,什么邓、毛、谢、古。其实我连邓小平同志的面也没有见过。”



本文摘自《历史的见证:“文革”的终结》,薛庆超 著,九州出版社,2011.4

  在“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在回顾历史时,也谈到了自己在“左”倾教条主义猖獗时,遭到错误批判的情况:

  “在博古临时中央进入中央苏区不久,大约在1933年三四月间,我被调离了这个工作(指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到江西省委当了一两个月的宣传部长,随即由临时中央开展了反对以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为代表的‘江西罗明路线’。斗争后,撤销了我的省委宣传部长职务,给了我以最后严重警告的处分,派到乐安县属的南村区委当巡视员。我到乐安后不足十天,又令我回到省委(据说乐安是边区,怕出问题),不久,即调到总政治部当秘书长。当时总政治部主任是王稼祥,副主任是贺昌。我当了两三个月秘书长后,要求另调工作,于是分配我为总政治部宣传部的干事,除一般日常工作,还主编总政机关报《红星》(小报)。这个工作我一直担任到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的前夕。”

  就这样,由于受到“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打击,邓小平,这位早年在欧洲从事共产主义运动时,曾因刻印《赤光》而蜚声旅欧共产主义者的“油印博士”,又一次操起了旧业。

  邓小平担任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主编以后,为办好《红星》报倾注了大量心血。因编辑人员有限,从选稿、编辑、印刷到各种新闻、文章的撰写,邓小平都是亲自动手。《红星》报上许多没有署名的消息、新闻、报道乃至许多重要的文章、社论,都出自他的笔下。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十分认真地将这份小报真正办成了“红军党的工作指导员”,受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仅1933年,《红星》报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17300份,成为在根据地占有读者最多的三大报刊之一。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邓小平跟随突围转移的“红章”纵队,从瑞金县云石山出发,跨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离开了令他终生难忘、刻骨铭心的江西红土地。

  对于“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反对邓、毛、谢、古”的错误斗争,毛泽东具有深刻的印象,以后曾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角度多次提及。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于1941年9月1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1933年反邓、毛、谢、古‘右倾机会主义’的一篇文章,实际上是指鸡骂狗的。当时认为‘罗明路线’在福建、在江西,整个中央苏区都弄成是‘罗明路线’。这篇反‘罗明路线’的纲领性文章,认为江西‘罗明路线’的主要错误是:(一)取消反帝运动;(二)放弃苏区;(三)富农路线;(四)官僚主义。”

  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曾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回顾、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提高识别错误路线的能力。1943年1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时候,再一次谈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央革命根据地“反邓、毛、谢、古”的错误斗争。毛泽东说:反邓、毛、谢、古,是指鸡骂狗;邓、毛、谢、古死了三个人,希望邓要为党争气。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于1960年12月25日在与身边工作人员的一次谈话中指出:“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我就受过压,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掉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我就在一个房子里,两三年一个鬼也不上门。我也不找任何人,因为说我搞宗派主义,什么邓、毛、谢、古。其实我连邓小平同志的面也没有见过。后来说在武汉见过,但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可能见过没有谈过话吧!那时,给我戴的‘帽子’就多了。说什么山上不出马列主义,他们城里才出马列主义,可是他们也不调查研究,我又不是生来在山上的,我也是先在城市里,后来才到山上来的。说实在的,我在山上搞了几年,比他们多了点在山上的经验。他们说我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枪杆子主义,等等。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抬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我就反问他们:你们既然说我是按照《孙子兵法》指挥作战的,想必你们一定是熟读的了,那么请问:《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第一章开头讲的是什么?他们哑口无言。原来他们也根本没有看过!”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于1972年8月14日在邓小平从江西写来的一封信上批示道:“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在抗日战争时期回忆起江西“反邓、毛、谢、古”的事件时,曾写下了一首叙事诗:

  偶忆往事便心惊,

  谢毛邓古剩小平。

  割裁无情读八股,

  江西路线有罗明。

  尽管以后邓小平随着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但他一直关心着江西老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直关心着他当年战斗过、工作过,洒下过自己辛勤汗水和红军战友鲜血的那片红土地。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曾被下放到江西劳动,江西人民对邓小平极为关照,保证了他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1992年1月30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珠海之后,乘火车前往上海,途经江西时,曾在鹰潭火车站停留了一段时间,听取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省委副书记、江西省省长吴官正汇报江西的工作。

  当毛致用汇报到江西在治理整顿期间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情况时,邓小平高兴地说,治理整顿这几年,改革开放做了不少事。并进一步指出,没有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就不会有这么顺利。

  邓小平强调指出,稳定发展我赞成。但是,只要能快一点还是要争取快一点。胆子要更大一点,放得更开一点。不能胆子没有了,雄心壮志也没有了。有机遇能跳还是要跳。

  这时,邓小平的女儿邓楠说:“这个观点,老人家‘吹’了一路。”邓小平接着问毛致用、吴官正:我讲得对不对?毛致用说:“您讲得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搞快一点。”

  邓楠介绍说:“老人家对江西很有感情,在车上不时地讲到江西。”

  邓楠的话,引起邓小平对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工作期间峥嵘岁月的回忆。他深情地说:我对江西是有感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0 21:17 , Processed in 0.1696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