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82|回复: 0

《十三钗》出自南京钓鱼巷 妓女史源远流长(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5 16: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扬子晚报



张艺谋和徐春华

  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上映之后,南京有两样东西会走红,首先是南京话,其次是城南的钓鱼巷,因为那里是“十三钗”来时的地方。

  看电影学南京话,去(音key)不?

  看过电影的观众表示,“乖乖,南京话要火,《金陵十三钗》里面都说南京话哒?”南京话版的吵架也活色生香,“你说我们不拉不撒不行嘛?我们呢就是想洗洗,小妹妹啊”“哪个是你妹妹啊”……有网友说,有些南京土话自己都不说了,竟然在片中出现了,不得不佩服张艺谋的精益求精。“第一次发现,原来南京话这么好听。”当然,许多人也学会了那句著名的南京话,“你去(音key)不去?”片中,在孩子们欲跳楼求死的时候,玉墨等姐妹们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我有一个办法,我替你去(音key)!”“对,姐姐们替你们去(音key)!”“小妹妹不要做傻(呆)事哎!”“冲着南京话,也要去看看这部片子。”

  不过也有观众提出,南京话也给人带来了出戏的感觉,“其中南京话让不是南京的观众都会笑场,不知道对于严肃沉重的片子,算不算是败笔,莫非1937年的南京话就是这个样子?”提到片中的南京话,就不得不提到担任该片方言辅导的,就是南京白局老艺人徐春华。片中教会学校的学生们和“十三钗”们说的都是南京话,所以南京话也是孩子们的学习重点。对于有观众提出的“貌似爷爷奶奶的南京话就是跟我们不一样”,徐春华告诉记者,片中所用的是1937年左右的南京话,就是自己小时候的语言。所以即使是南京娃也要从头来学。徐春华的课堂授课上,黑板上写的都是老南京特别熟悉的南京话集锦:韶、拙、拙尸、挺尸、夹生……有意思的是,平时孩子们的练习方式之一就是用南京话读报纸,“有某研究机构……”在徐春华看来,张艺谋对片中南京话把关颇严,力求做到既让方言区观众产生共鸣,又不至于冷僻到让其他观众听不懂。因此一般一句话都会要求徐春华拿出几个版本,从其中选一个靠谱的词儿。后期录音阶段,就为了书娟台词中的一个词儿,还特意请徐春华回北京帮忙推敲。

  “钓鱼巷”,就在我家门口哎

  作为“十三钗”的发源地,钓鱼巷还是成为片中颇为重要的南京元素。当来自青楼的一班熟女出现在唱诗班学生的生活中,引起了不小的涟漪。有关南京钓鱼巷的妓女史,可谓源远流长。这一带的青楼文化,一直发酵到民国时,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才中止。清乾嘉以前,妓女散处各地,光绪中叶以后,改为群居制,一院数十人,群居于钓鱼巷。1927年民国定都南京后,娼妓业一度非常繁荣。北伐定都南京后,随着政治转移,经济上大大地活跃了南京市场,夫子庙更加热闹。抗战发生,南京撤退,不少歌妓随之西上,她们之中,有的嫁给公职人员,有的改行就业。其中有个王玉蓉初为妓,想学文化,考入南京八府塘私立京华中学。校长发现她的妓女身份,决定要开除她。不料开除以后,经报道,竟然引起舆论界新旧交锋,一时成为轰动南京的社会新闻。但总体而言,妓女的命运十分悲惨,红时过着天堂生活,而背时则饮泪忍辱。

  伤痕累累的天主教堂

  片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避难的天主教堂里,张艺谋片中教堂里的破碎的彩色玻璃窗令大家印象深刻。有关南京的教堂文化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南京人都知道,位于南京石鼓路110号的天主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天主教堂建筑。为法国传教士于1870年建成。该建筑外观厚实,体形简洁。平面为正统拉丁十字形,属欧洲早期修道院形式。结构采用四分拱顶、拱券肋、集束柱,是南京仅存的一座“罗曼式”建筑。原先剧组也曾考虑过在那里拍摄,之前唱诗班的预备小演员曾在南京石鼓路天主教堂内进行过南京话培训。由于教堂周围都是现代建筑,既容易扰民,也很容易穿帮,因此张艺谋最终选择放弃,而在溧水影视基地搭建了教堂建筑,包括三处南京城废墟和一座天主教堂。

  残砖断瓦,满目疮痍,令人感觉震撼:被烧毁的汽车、斜倒在地的邮局邮筒,“牙科诊所”、“五金店”等一些商店旧门牌也断落在地……令人仿佛穿越到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这座教堂在影片拍摄完成后没有被拆除,将成为影视基地永久保留的地标建筑。南京由此又多了一座“教堂”。    本报记者 张 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8 13:16 , Processed in 0.2597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