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东方红纪念园顾问 杨文忠
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那里有了共产党,那里人民得解放。
李有源创作的《东方红》,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给合的伟大颂歌。《东方红》唱出了人民的最强音,唱出了民族的最强音,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得到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无比热爱,男女老幼都爱唱,唱红了天,唱红了地,唱红了全世界。
最伟大的领袖是毛泽东,最响亮的歌是《东方红》。我从小爱唱《东方红》,唱得不仅更加热爱伟大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同时对《东方红》作者李有源也产生了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崇敬感。我非常渴望悉知李有源光辉的生平,特别是创作诗歌的辛苦与甘甜。想等奋笔疾书的人写出来,自己信手拈来,躺在舒服柔软的席梦思床上,细细欣赏,慢慢品味。君不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那么多精致的书,哪一本不是勤奋的人写出来?可是廿年逝者如斯夫,报刊上反来复去,总是登着人们耳熟能详的那几首歌词,对李有源所做的其它事谈得就更少。李有源一生就创作了这些吗?他可是个非常酷爱歌的人,秧歌场上放开嗓子唱,一唱就是几首或几十首啊!难道健在的老人当中就没有人记得吗?为什么就没有人去收集、整理、发表?这事,真使我万分的焦虑啊。从佳县东方红广场走过去,来到城东的城墙上,望着大浪彭湃,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使我想到黄河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顶旧人。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橘子州头,湘江河畔,激扬文字,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己何不学习毛主席的大无畏精神,拿起手中的笔来写一写呢?革命导师马克思言:“只有不畏艰险,在崎岖山路上敢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1997年6月15日,在“庆七·一、迎(香港)回归”的活动中,我参观天安门城楼上作出了决定:孤注一掷,披荆斩棘,用心血和智慧攀上那光辉的顶点——写《中国圣歌——东方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跑遍了毛主席在佳县住过的所有地方,走遍了李有源当年生活、学习、工作、歌唱过的地方。并去佳县档案馆、绥德档案馆、榆林市星园图书馆、延安市革命纪念馆、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图书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以及报社、网上等,耐心考察,热心查访,精心记录,细心验证,历时十余年的艰苦耕耘,用百万言快完成了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纵观古今,横观中外民歌及作者,使我深深感受到:因为李有源有第一等胸襟、有第一等情感、有第一等学识、有第一等品格、有第一等远见、有第一等想象……,所以唱出第一等民歌——伟大颂歌《东方红》!
伟大颂歌《东方红》,使我有许多感触和启发,现就其艺术成就方面谈几点看法,希望对有识之士在研究、弘扬博大精深的东方红文化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果能如愿,我就笑对苍天,放声高歌了!
一、极致抒发如海深情
伟大颂歌《东方红》,为什么成为树立在中外民歌史上光耀千秋的丰碑?追根溯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就是它抒发了亿万人民对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如海深情。
抒情是诗歌艺术特征——是诗歌的艺术生命,是诗歌的艺术魅力,是诗歌的艺术灵魂。古今中外人们对诗歌的抒情问题十分关注,早有不少精辟论述。我国《尚书·尧典》中有“诗言志,歌咏言”。赵人毛苌《毛诗序》中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陆机在《文赋》中言:“诗缘情而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言:“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人禀一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言:“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诗圣杜甫言:“有情且赋诗,事迹歌两忘”、“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箧中有旧笔,情至时复援”等。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鲁迅在《诗歌之敌》中言:“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发讫即罢……”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中言:“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艾青在《诗论·美学二十七》中言:“人类无伦如何也不至于临到了一个可以离弃情感而生活的日子;既然如此,‘抒情’在诗里存在,将有如‘情感’之在人类中存在——是永久的。”臧克家言:“诗歌在文艺领城上独树一帜,旗帜上高标两个大字:抒情。叙事诗也不能忽视这个特点。”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言:“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来的。”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言:“抒情主要地表现内心的情绪,因此,在涉及外界时,必须把它写得明确详尽。”俄国诗人别林斯基在《别林斯基论文学》中言:“抒情是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让、保尔里希特机智而正确地抒情诗叫作一切诗的普遍因素,把它比作循环在一切诗中的血液。因此,作为独立存在的一类诗,抒情性像原素一样进入一切其他种类的诗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士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
毛泽东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李有源为什么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情如大海一样深呢?追溯一下他痛苦累累的家史,阅览一下他困难重重的生活道路,就知他的这份不同寻常的深情,既不是从高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厚土里钻出来的,而是来自他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对伟大的共产党和毛主席深刻认识(爱戴)的必然结果。
雄浑的黄土高原中,清朝年间黄河西岸佳县张家庄,有一位老实厚道的农民李燕斌,他就是李有源的爷爷。爷爷盼望能过上好光景——食可充饥、衣可遮体,给三个儿子都起了吉祥如意的名字:李兴田、李兴旺、李兴玉。爷爷凭着沸腾的热血和坚强的毅力,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心一意地辛勤耕作。爷爷最大的目标和其他农户一样:“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爷爷深知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只要长年累月地累下去,定会苦尽甜来,可吃饱可穿暖。尽管爷爷早也累晚也累,明也累暗也累,难也累苦也累,累、累、累——累来累去,累去累来,但爷爷的盼望,好像是水中的月、雾中的花,可盼而永远不可及。《农夫》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忧饿死”,好像专为爷爷写的,爷爷的生活还是犹饿死啊!爷爷在盼望的幸福与失望的痛苦中反复地累着,累了一天又一天,累了一月又一月,累了一年又一年,累到50岁……累到60岁……累到70岁,累的爷爷再也提不起腿、挺不起胸、挥不动手、抬不起头、睁不开眼、唱不起歌,需要休息——永远休息的时候,但到哪里去休息呢?尽管地球土地一片连一片,窑房一排接一排,可他家上无片瓦,下无插锥之地啊!只听在佳芦山上,有人唱着爷爷生前传唱的《揽工歌》:“揽工人儿难,揽工人儿难,正月里出门腊月里回,受的牛马罪,吃的猪狗食,……打开后门来劝后人,至死不当受苦人。”这歌声对陕北黄土高原上许多人的人生作过注释,这一次好像是专门对爷爷的一生也作了注释,更显得悲凉凄惨而苦涩。这是个人的悲哀,家庭的悲哀,社会的悲哀,历史的悲哀!长夜难明赤县天,爷爷抱着深深的遗憾去世,好在爷爷贤名在外,众乡亲伸出援助之手,把他扶上山“入土为安”。爸爸李兴旺继承爷爷遗志,也盼望能过上好光景,也给三个儿子起了吉祥如意的名字:李有财、李有琪、李有源。爸爸比爷爷更加不怕脏、更加不怕苦、更加不怕累。千累万累,累得总算有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不仅家里的生活能维持下去,还于农闲时间,在前石峁的石厂上自己采石头,准备碹窑洞。爸爸常常借着月光自己背一块,赶着毛驴驮两块往回运,从小就非常懂事的李有源,跟着爸爸也在背小石头。爸爸常夸他“小子(男孩)不吃十年寒(闲)饭,从小就害哈(知道)帮助大人。绳子把肩膀烙得红红的,石头磨烂了背,但他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他知道没有苦,不会有甜来啊!”人生三大事——吃穿住,住处是人人祈求的啊。只要有了住处,生活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啊。“合龙巧择黄道日,安门正遇紫卫星”,天若有情天应助阿!但残酷的现实与此背道而驰,爸爸由于劳累过度,就在大家喜庆合龙口的时候,却口吐鲜血,昏倒在地。爸爸是全家的希望,是全家的靠山,是全家的幸福!爸爸万万不能倒下!李有源抱住爸爸的头,撕心列肺地呼唤:“爸爸……爸爸……爸爸……”万分虔诚地祈求苍天挽留爸爸,但历经40年风霜的爸爸,由于太累太累,怀着高高的希望、怀着切切的痛苦、怀着深深的遗憾,最后还是和爷爷一快去休息——永远休息了。当时是公元1916年,李有源和母亲及两个哥哥从此过上了更加贫困的生活。福不双来,祸不单行。这年又遇天旱,别说颗粒饱满的,就是秕的也所收无几。为了生存,妈妈把李有源送到通镇刘家沟的外爷家里托嘴(吃饭)。吃了一屯算一屯,活了一天算一天,妈妈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呀!不幸中的万幸,从小就渴望念书的李有源在外爷和乡亲们的帮助下,有幸在外爷村里念了一冬书。在老师刘贵繁的精心教育下,对《三字经》、《千字文》等倒背如流,背会了不少诗,并且会编歌——走上通往歌坛的金光大道。他准备念上个十年八年,也象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写些好的诗歌,但因生活所逼,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学校,离开了朝夕相处同窗吟诗诵经的同学,离开了知识渊博并且呕心沥血教育自己的老师刘贵繁,回到家里给地主放羊了。春天黄风狂卷,他得放;夏天暴雨如注,他得放;秋天淫雨连绵,他得放;冬天大雪如席,他得放。当时土豪劣绅是驻地军阀的帮凶,他们狼狈为奸,互相勾结,依仗权势,横行乡里,占人土地,抢人妻女,扶强压弱,盘剥宰割人民。佳县流传着歌谣:“衙役进门气汹汹,一条铁绳在手中;上坑摆下大烟灯,软诈硬拷要差银。”李有源给地方放羊,吃不饱穿不暖,经常挨打受骂,有时被打的走不成路、吃不成饭。虽然因为家境十分贫困,没办法再上学,但从小就想念书的他,决不放弃学习。古时候孙康映雪、车胤囊萤、匡衡凿壁偷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骨等崔人勤学奋进的故事,鼓励着他。他不论做什么,总是带着书,抽空儿就念就写;甚至在吃饭走路时,也不愿意丢开书本。村东有个黑龙沟,沟里有草有水,还有庙宇,他经常把羊赶到那里放。当羊吃饱喝足休息时,他就抓紧时间,在那里读书写字,编唱歌谣。他为了能够多学些知识,在进城挑大类时,就给佳县城里有所县立小学的校长教员打水、扫地、倒夜壶,经校长教员同意,得到了一个旁听位置,有机会和其他学生坐在一起听讲,下课后,再挑上大类回家。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奋学习,他成了村中唯一有文化的人。他爱唱民歌,爱看古书,也爱讲历史上的英雄关公、岳飞、李自成……,他想呼唤有侠肝义胆的人,来收拾这吃人的狗地主,这吃人的黑暗社会。他呼天天无声,唤地地不应,但叫人人有情。在李有源这样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的渴望中,1921年中国诞生了共产党。共产党人顺应历史,顺应民心,扛起了推翻黑暗社会的重任。参加过“五·四”运动的陕北革命青年李子洲,在李大钊和刘天章介绍下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任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1924年接收佳县籍学生杜嗣尧、乔国贞同学入党。1926年,佳县籍在榆林中学、绥德师范的同学,利用暑假回到佳县城宣传革命思想,唱着《国际唱》。十分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李有源看着、听着、想着、问着——问宣传时最积极的学生杜嗣尧(1927任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国际歌》中最后一句‘英特纳雄耐尔’,我从来也没听过,大概是外国话吧,是什么意思?”杜嗣尧热情解释:“对,你说的对,是外国话——是法国话。它是法语国际工会的音译。在《国际歌》中指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在全世界实现,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到那时人们各尽所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不像现在忍饥挨饿,衣难遮体。当然要实现共产主义,第一步必须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好,坐下等格来不到。必须不怕牺牲,起来勇敢斗争,只有在斗争中才能斗来像苏联人那样过上好光景。我们共产党人,要走在斗争的最前面,为老百姓过上好光景,抛头颅洒热血…… ”他还看到那些学生帮助人们推车,扫地……。他反反复复想:为老百姓过上好光景而奔波的人一定是好人,为老百姓过上好光景的党,也一定是好党。古往今来谈天论天,说书唱戏,那么多人谁好谁坏,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你对老百姓怎么样。李有源对共产党人有了初步了解——有了好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领导人民反对封建,减租减息,提倡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人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使他对毛主席的感情更深了,对共产党的感情更深了,他逢人便说:“毛主席来到陕北,咱们有指望了!”于共产党敌对的国民党反动派又是怎样呢?逼得他走过西口,赶牲灵,过过黄河,揽过工。他遇过天灾——1929年陕北大旱几年后,十室九空,饿俘遍野,他背井离乡…… 受过人祸——国民党的剥削。为维持生活他去山西临县贩盐,一头毛驴被税警无理扣押——没收——简直是明目张胆地抢夺,并且遭受打骂。什么是苦,什么是甜?什么是悲,什么是喜?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心知肚明。他经常吟诵杜嗣尧的《 什么好》诗:“什么好?南方朱毛闹得好,分田地,打土豪,军阀怕得魂飞了。什么好?南方革命闹得好,星火燎原遍地要解放,斗地富,分庄院,红旗各处飘。什么好?社会主义好,劳动人民作了主,提高生产,加强科技,人类幸福空前高!”学习杜嗣尧,他也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什么坏》:“什么坏?蒋介石心术坏。勾列强,结氓派,上海屠杀天下骇。什么坏?汪精卫心术坏。扶豪恶,助绅劣,错杀千人不为怪。什么坏?井岳秀心术坏。搞清党,杀戒开,血雨腥风传塞外。老百姓,快快快,学习朱德毛泽东闹起革命来,有吃有穿的光景一定会到来!”
我国著名诗人何其芳更加明确地指出;“一个时代的诗人必须有这个时代的最先进的思想,工人阶级思想,然后才能成为强有力的革命歌手。……在今天的新社会的生活中,如果并不是一个先进的积极分子,并不是一个有高尚的思想感情的人,却以为诗的主题和题材可以像到商店里买货似地,像到森林里支拣蘑菇似地。那样去生活中‘取得’……是得不到的。”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写的一道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死,二者皆可抛。”感动、鼓舞过了许多中国读者,并受到鲁迅先生赞赏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裴多菲具有先进的思想——爱国。李有源关心国家命运,关心人民疾苦,关心时代风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特别是他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深刻认识到:“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为工农兵服务思想觉悟提得很高、很高,他的血脉和工农兵一快跳动,感情和工农兵一样激荡,思想和工农兵一样飞扬。鲁迅先生指出:“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他是工农兵的一员,他的心声就是工农兵的心声:歌颂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过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见出美来。”李有源从人们天天见到的太阳中发现了美:太阳就是毛主席,太阳就是共产党!
《东方红》充分表达了人类最纯洁、最精细、最珍贵、最高尚的无产阶级感情。这情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滋润心田,福泽后代。这情与山岳同屹,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2006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问毛主席的嫡孙毛新宇:“跟主席有关的歌非常多,据说你也非常喜欢,你还创作过两首,但是那么多歌里你最喜欢一首的话,是哪一首?”毛新宇:“我如果最喜欢的话,我觉得还是《东方红》!《东方红》比较朴素,而且《东方红》这首歌是中国人普遍广泛接受的。”还说“我感觉到延安百姓非常纯朴,延安尤其是老区,老区尤其不同,对毛主席感情是最深厚的。去了四次以后,我听了人家唱《东方红》啊,我还跟老乡们握过手,延安的人,他们就是把你当他们的亲人,就像你回家以后,回去以后延安都很热情!”2005年11月6日,佳县委常委白春阳、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贾正兰、佳县东方红纪念园办公室主任李锦鹏(李有源嫡孙)等人,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听说是陕北来的,李讷非常高兴,热情接待。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到佳县时,李讷被母亲从山西临县三交镇双塔村接过来,在佳县的吕家坪、神泉等地住了20多天。她从佳县开始由毛主席警卫员李银桥的夫人韩桂馨教学识字,练毛笔字。当听说佳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东方红》纪念园,大力弘扬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的《东方红》文化,请她题词时,她更是高兴,挥笔题写下了刚劲有力的两个大字:“奋进!”很显然,她希望佳县委永远牢记毛主席题词“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的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进不息!
诗人郭沫若曾对自己的《女神》祝福:“女神哟!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你去,去在我可爱的表兄弟姐妹中,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女神》不负众望,找到了振动数相同的人,拨动了青年兄弟姐妹们的心弦,把智光点燃。生活是诗歌创作的唯一源泉。生活强烈的力量震撼着李有源的心灵,使他唱出的《东方红》,博大可以囊括宇宙,精深可以包容古今,力量可以红天红地。《东方红》不但可以拨动青年人的心弦,也可以拨动老年人的心弦,当然也可拨动儿童的心弦。试看中华大地,人人无不尽情欢唱!《东方红》不但拨动了中国人的心弦,它带着深情展翅飞腾,飞越高山,飞越大河,飞遍全世界——拨动了世界人民的心弦。一九五三年十月,日本西宫市“虹之会合唱团”的黑泽正之方等十九人,曾给李有源来信说:“在遥远的日本,能将你的优秀歌曲作为我们勤劳大众的歌曲来歌唱,这真是我们欣喜非常的事。‘东方红,太阳升’,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歌曲,我们想:这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歌曲……”同时,这个团体,还给李有源寄来了他们演唱“东方红”歌曲的活动照片。还有朝鲜、越南、俄罗斯、阿尔巴尼亚……人们知道中国有一首百唱不厌、越唱越爱唱的民歌——《东方红》。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登天安门城楼的最后一个台阶,艺术家罗浪指挥300多人的大型合虽团,高奏《东方红》,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此前关于唱什么歌,经敬爱的周总理请示,毛主席批示:“以我为主,以我们的为主。”并对每一首歌都仔细地审核过。那天是全中国人民最激动最高兴的日子,《东方红》颂歌响了一遍又一遍……。《东方红》把毛泽东比作太阳,毛主席又是怎样想呢?1 9 5 7 年,毛泽东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到莫斯科访问期间,向在那里留学的中国青年学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你们身上。”他的话不但使会场中的留学生们激动,更成为后来一代又一代青年刻苦攻读、报效祖国的动力。可见毛主席对《东方红》的歌曲的感受非同一般,有着最大限度的默认和赞许。
鲁迅先生指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东方红》是民歌中的太阳,是艺术的北斗。《东方红》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引导人民热爱党、热爱领袖,引导干部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干群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二、亮语旋放无限神韵
英国诗歌评论家赫士特列言:“散文的跛跛颠颠,突然中止,生硬和不平衡对诗想像的畅流无阻最为不利,就如高低不平的道路和跌跌撞撞的马儿打乱一个出神者的幻梦。但诗歌能够使这些困难化作坦途。它是心灵中的音乐相呼应的语言组成的音乐,仿佛揭开‘和音的神秘灵魂’。”(泛论诗歌》《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9页)。
李有源为抒发对伟大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如海深情,要用日常谈话式的,漫无边际的而又零乱的语言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他选取用了纯朴有力,铿锵有致,带有吟诵性,歌唱性、和谐性的语言(具有音乐性),唱出了伟大颂歌《东方红》。《东方红》旋放着无限的神韵,给亿万人民以快感——情不自禁地纵情欢唱!
诗歌除了抒情之外,音乐性是它的又一艺术特征,因为诗歌在形式和语言上具有与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诗歌为什么具有音乐性这一审美特质呢?诗歌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最初阶段是和音乐及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音乐性是诗歌的一种先天素质。我国古典文献《吕氏春秋·古乐道》写道:“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淮南子·道应训》写道:“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都讲的是远古时代诗歌舞同源和三位一体的情况:前者说手执牛尾边歌边舞的情景;后者讲众人抬大木时此呼彼应歌唱的情景。所谓“邪许”就是“唱词”,也就是“诗”吧。鲁迅在谈到诗歌起源时指出:“因为劳动,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中国小说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 302页)。这表明,诗歌从一产生就是“偕有自然的韵调”的,就是具有鲜明的音乐性。随着社会和艺术的发展,一方面诗与歌始终结合地一起,《诗经》、楚辞及许多唐诗,都是可以歌唱的。至于宋词元曲等和乐府一样本身就是为谱曲而歌唱的。长期口耳相传下来的陕北“信天游”,更不用细说,始终是歌唱的。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写的诗歌,尽管有脱离歌唱情况,但还是可吟诵的,还保留与音乐相近的某些特性。所以它们常常是作曲家谱曲的对象,灵感的泉源。总之诗歌与音乐,有时是形影不离的伴侣,有时是孪生姐妹,有时是同胞兄弟。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到诗的因素;在诗歌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特质!
《东方红》的音乐性集中地表现在节奏、押韵和语调的搭配上。节奏,英语rhithm。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有张有弛地运动。朱光潜言:“节奏是声音大致相等的时间段落里所生的起伏。”(《中国诗的节奏的分析》,《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版第199页)。郭沫若言:“节奏之于诗是他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论节奏》,《沫若文集》第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25页)
瞿秋白也言:“诗的主要形式,就是节奏和韵脚,押韵是不是押韵在每一行的末一个字,这是次要的问题,可是,却是自由诗也一定要有节奏。(《鬼门关以外的战争》,《瞿秋白文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 613页)。节奏是怎样产生的呢?人们有多种说法,第一种是宇宙论假说,认为宇万物是一个相对的交流,宇宙自身就是一个节奏的表现;第二种说法是僧侣假说,认为节奏是由天才的僧侣创造的,这些僧侣把互为强弱的缀音组合起来而成为诗歌;第三种是生理假说,认为节奏是起源于心脏的鼓动和肺脏的呼吸;第四种是心里假说,认为节奏产生于人的感情之紧张与驰缓交互融合处所生出的一种特殊感觉等。除第二种外,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节奏的起源问题。事实上作为文学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手段的节奏,只能来源于诗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李有源生活环境,和大家基本相同,要说不同就是他对环境的感受更深刻、更细腻。李有源观感着有节奏的事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一天中昼夜反复交替,日月星晨轮流出没,碾磨周期地转动,河水波浪的起伏,自己脉搏的匀跳,肺部的呼吸……;感受着千百年来信天游的音律节奏,万里黄河水波涛的节奏……;特别是感爱到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浪涛节奏的鼓舞,使他情感“飞流直下三千尺”地奔流,思绪“可上九天云霄”地飞扬,情不自禁地从心里喷涌出了旋放无限神韵的伟大颂歌《东方红》!
节奏是可以衡量的语言单位,一般用“顿”或“音步”来表示。在西方,如古希腊和拉丁诗,是通过音的长短——长音和短音相间交替组成音步;在英文诗中,是通过音的轻重——轻音和重音两种音节相间交替组成音步和不同节奏形式(韵格)。如果用“︵”来表示轻音节,用“∕”来表示重音节,英文诗中音步大体有以下几种:
︵ ︵ / ︵ ∕ ︵ ∕
1.抑扬格(iambus),含轻、重两个音节:When dai︱ sies pied︱ and vio ︱lets blue
∕ ︵ ∕ ︵ ∕ ︵ ∕
2.扬抑格(trochee),含重、轻两个音节: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jike ︱dew
︵ ︵ ∕ ︵ ︵ ∕
3.抑抑扬格(anapest),含轻、轻、重三个音节:And was al︱ waya a rose
∕ ︵ ︵ ∕ ︵ ︵ ∕ ︵ ︵
4.扬抑抑格(dactyl),含重、轻、轻三个音节:Dragging the︱ corn by her︱ golden hair
∕ ∕
5.扬扬格(spondee),含重、重两个音节:Stay stay
︵ ︵
6.抑抑格(pyrrhic),含轻、轻个音节:O my
︵ ∕ ︵ ︵ ∕ ︵
7.抑扬抑格(amphibrach),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比较常用的是前面的四种,但用的最多的是其中的抑扬格。
汉语的音步,是运用时值大体相等的音节的停顿或间歇组成的。同时汉语一个字即一个音节,词或词组多由两个字组成,即双音节;因而双音节的词或词组成了音步的基本单位,它既有语音单位也有语义方面的含义。
我国古典四言诗,可划分为:
关关|雎鸠,河之|洲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们按上面两字一顿地朗诵这首诗时,节奏就会鲜明地表现出来。如果用阿拉伯数字代表音节或音步,其节奏可用这样的公式表示:2+2。
五言诗是在四言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其音步和节奏是四言的延伸。音步可划:
易水送别
骆宾王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是五言三顿即2+2+1的划分法,此外还有2+1+2、2+3的划分法。
七言诗,是在五言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其音步和节奏形式可以看成是五言的延伸。音步可分为下划: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是七言四顿即2+2+1+2的划分法,此外还有2+2+2+1、2+2+3的划分法。
词的音步的划分和节奏形式比前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要复杂些,但是,它基本上还是由四言、五言和七言的诗行所构成。只要我们了解了前者音步的划分和节奏形式,也就容易知道词的划分和节奏形式了。例如:
临江仙忆旧
张宏范
独上|高楼,恨随|春草|连天去。乱山|无数,隔断|巫阳路。
信梅花,惆怅|人何处?愁无语,野鸦|烟树,一点|斜阳暮。
词是我国文学中一种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的诗歌体裁。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文艺百花园中,词是一枝与唐诗并美的绚丽多姿的艺术之花。从这枝艺术之花粗具雏型之时到现在,有了千年以上的历史。历代词人由于从民间不断吸取养料,使它得以不断茁壮成长,到宋代发展成熟,几乎成为独擅文坛之牡丹。历金元明清,虽盛况不及前朝,但历代仍是名家迭出,直到现在仍有茂盛的生命力,毛泽东就写了不少名传千古的词。
现在我们来分析:
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象太阳,照到|哪里|那里亮;
那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呀,那里|人民|得解放。
《东方红》词的节奏,由于音步变化的多样化,就比四、五、七言诗更铿锵顿挫了。
《东方红》押韵。由于各民族使用的语言不同,押韵的方法也不同。汉语诗歌的押韵,是由相同的语音(即元音和复合元音)在诗行中一定的位置上,有规律地反复再现而形成的。我国古典诗歌、民歌、以及新诗,把韵押在诗行末尾一个字上,所以又叫“韵脚”。一首诗是否押韵,押韵是否恰当,对诗歌艺术效果大有影响。正如法国作家雨果在《论文学》中所说:“一句诗就象一群人一样混乱;而有了韵脚,它就象一个军团踏着有节奏的步伐。”
《东方红》把情感和韵律自然地协调到高度的一致,并能最恰当最充分地释放出来。把同韵的汉字归类称为韵部,从古至今韵部由繁至简。隋唐押韵分206年韵部,南宋归并为106个。2005年前,通用的是13个韵部。2005年《中华新韵》发表后,我们就用十四韵部。根据每韵发音时口腔和鼻腔共鸣的情况不同,发音亮度不一样,可把十四韵分成三类。
洪声韵:寒(an)、唐(ang)、文(en)、庚(eng、ong)麻(a);
柔和韵:开(ai)、豪(ao)、波(o或e)、尤(ou)
细声韵:皆(ie)、 微(ei)、齐(-(i、er或u)、支(-i)姑(u)。
我们一目了然,《东方红》三段词中都押的洪声韵。第一段中红hong、升sheng、东dong、星xing,押的是唐韵;第二段中民min、人ren、进jin押的是文韵;第三段中党dang、阳yang、亮liang、党dang、放fang押的是唐韵。其中洪声韵字,第一段28字中占到16字;第二段28字中占到13字;第三段27字中占到16字。因那“呼儿咳呀”,本身就是呼喊之词,响亮自不必说。由此我们看出,《东方红》三段,段段换韵,押平韵,也押仄韵。由于押得是洪声韵字数多,并且韵律多变,恰如其分地表达亿万劳动人民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无比深厚的感激心情。
《东方红》语调的搭配。在许多语系中,只有汉语和极少数的语言具有声调的特点。汉语的声调是由语音的高底、升降和长短构成的。在古代汉语中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是音律的具体表现。早在汉朝司马相如就有“一宫一商”的说法,所谓“宫商”就是汉字音调的长短高低。晋代陆机也提到过“声音之迭代”,注意到一句之中不同声调汉字交替使用。汉字在周秦时代古音中,大体上只分“长言”的平声和“短言”的入声,读起来比较单调。到了魏晋时代声韵之学逐渐兴盛,四声的区别才开始引起注意。《隋书、潘徽传》载,潘徽曾为《韵纂》作序提到:“李登《声类》,吕静《韵集》,始判清浊,才分宫羽。此外,孙炎作《尔雅音义》,首创反切注音。但那时只是以宫商之类来分韵,没有四声之说。四声之名是因佛经的转读而形成的。南北朝、梁代高僧慧皎在《高僧传、经师论》中说:“自大教东流,乃译文者众,而传声盖寡。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到于此土(中国),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梵音。”为了适应佛经的转读与歌赞,汉语就必须参照梵语的拼音,求得音节上的转变,于是二字反切之学大进步,声音的的分辨逐渐趋于精密于正确。四声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于是文人就应用于诗歌创作上来。《南史、陆厥传》说:“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 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沈约《谢灵运传达室伦》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怎样分辩四声呢?明代释真空和尚在《玉钥匙歌诀》中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江永在《音学辩微》中言:“平声长空,如击钟鼓,长去入短实,如击土木石。”人们按照升降与长短的不同,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指的是某个字声调不升不降。仄,就是仄声,指某个字的声调或升或降。葛培岭在《论诗歌的音乐美》中说:“只有使用不同的音高巧妙结合变化有致,才能构成优美曲调。诗中的平仄交替与此同理。平仄和押韵都可以构成诗歌的音乐美,但押韵一般只押在句尾,涉及范围较小;而平仄则渗透到字里行间,影响及于整首诗歌,所以意义尤为重大。平仄规则是近体诗格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大大地提高了诗歌音乐化的程度。平仄艺术称得是诗歌音乐美的冠冕和精华。”近体诗格律规定:一句之中,平声仄声必须递换;一联之中,平声和仄声必须相对;一是在同一诗行中平仄相间;二是在上下两个诗行间平仄相对;三是下联的平仄必须和上联对句的平仄相粘。如: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树,西下峨眉峰。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仄)仄平平仄, 平平 仄仄 平。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响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仄)仄平平仄, 平平 仄仄 平。
此是五言平起仄收,首句不韵式,还有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和仄起平收首句不入韵式。因七言律师是五言律诗的扩展,所以七言律诗也有四种格式,当然古体诗是不限平仄。但不管怎样,五、七言诗的平仄句式,也就那么几种。而词则复杂的多,虽然多数词句用的是近体诗的律句,但也有不少必须用拗句,或者是特别规定的句式,而不能别出心裁成别样。如: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仄)仄平平,
千里冰封,(仄)仄平平,
万里雪飘。 仄仄仄平。
望长城内外,仄(平)平(仄)仄。
惟余莽莽;(平)平(仄)仄,
大河上下,(平)平(仄)仄,
顿失滔滔。(仄)仄平平。
山舞银蛇,(仄)仄平平,
原驰蜡象,(平)平(仄)仄,
欲与天公试比高。(仄)仄平平(仄)仄平。
须晴日,平(平)仄
看红装素裹,仄(平)平(仄)仄。
分外妖娆。(仄)仄平平。
江山如此多娇。(平)平(仄)仄平平。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惜秦皇汉武,仄(平)平(仄)仄,
略输文采;(平)平(仄)仄;
唐宗宋祖,(平)平(仄)仄,
稍逊风骚。(仄)仄平平。
一代天骄,(仄)仄平平,
成吉思汗,(平)平(仄)仄,
只识弯弓射大雕。(仄)仄平平(仄)仄平。
俱往矣,平(平)仄,
数风流人物,仄(平)平(仄)仄,
还看今朝。(仄)仄平平。
此外有的词要求有对仗,如上《雪》中的上片第四至第七句,下片每五至第八句,除首字领之外,要求用扇面对。
现代普通话中,汉语的四声。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北方话没有入声,所有的入声都已分化、归入上前面四种声调无能为去了。在汉语拼音方案中。第一声阴平声是高平调(为升为降),每二声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第三声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第四声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前两个为一类叫平声(即平),后两个为一类叫仄声(即仄)。把《东方红》的词用拼音标出来,平仄就显而易见:
Dōng fāng hóng tài yáng shēng zhōng guó chū liao gè máo zé dōng
tā wèi rén mín móu xìng fú hūr hāi ya tā shì rén mín dà jiù xīng
Máo zhǔ xí ài rén mín tā shì wǒ men de dài lù rén
wèi liao jiàn shè xīn zhōng hūr hāi ya lǐng dǒo wǒ men xiàng qián jìn
Gòng chǔn dǎng xiàng tài yáng zhòo dào nǎ.lǐ nǎ.lǐ liìng
nǎ.lǐ yǒu liǒo gòng chǎn dǎng hūr hāi ya nǎ.lǐ rén mín dé jěe fàng
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它虽不象七律诗的平仄那样严,但也是有讲究的。元帅加诗人的陈毅说:“诗的平仄和用韵是自然的,废不了的。打破旧的平仄,打破旧时的韵,要有新的韵。”(《东毅诗词研究》)。《东方红》适合表达自己感情的音韵,独树一帜,韵律无限。
《东方红》只所以嘹亮乐耳,易懂、易记、易唱,还于选的曲谱有着密切的关系。曲谱原来词有《谁也不能卖良心》、《你交妹妹不放心》……、千百年来经千百万人,千锤百炼——千唱万和而形成的千百万人喜闻乐见的曲调。加之鲁艺的李涣之等人的把它完善的更好!《东方红》是一段体结构四乐句组成,旋律舒展优美。第二乐句是第一乐曲的紧缩、变化、再现,第三乐句句尾用衬词“呼儿咳呀”与第四乐句紧密连接,给人一气哈成的豪放之感。使《东方红》如鲲鹏展翅,横空腾起,翱翔宇穹。人们情不自禁用真挚、纯朴的感情歌唱,充分表达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伟大光荣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意!
三、独创点燃艺术生命
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言:“文艺总要有独创精神。”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言:“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步行。”李有源不拾人牙秽,不邯郸学步,而是独辟溪径,用神妙恢宏的独创精神,点燃了《东方红》使人喜心乐魄放声高唱的不朽艺术生命!
赵翼《论诗绝句》言:“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说诗歌要有独创性,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李白杜甫诗篇,由于创作时的独创性以及思想内容的丰富性、深刻性,对今天未曾一读的人们来说还是新鲜的,笼统地说“至今已觉不新鲜”未必对,但人们并不满足已有的一些诗歌,那怕曾经是脍炙人口的诗歌,总是希望有更新鲜的一些诗歌,来欣赏来歌唱。艾青在《和诗歌爱好者谈诗》中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歌手。假如我们只满足于背诵古诗,我们等于没有存在。”李有源生长在中国有史以来,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人民要自由,人民要革命,人民要幸福,革命洪流滚滚向前。他是人民的歌手。他为革命歌唱,为民族歌唱,为人民歌唱,为时代歌唱。他不断歌唱、不断创新;不断创新、不断歌唱。唱的新鲜,唱的深刻,唱的红火——亿万人民跟着大声欢唱《东方红》!
李有源独创性从何而来?首先,是他对生活的精细观察和深切体验。马克思言:“一滴水珠……映照在太阳光里,也呈现着那无限多样的色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言:“在一千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即使同一只鸡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李有源如果没有对太阳的精细观察和深切体验,就不会创作出《东方红》。《东方红》给人以光明、希望、温暖等强烈的感受,但它本身并没有,光明、希望、温暖的词语啊!其次,是以进步的思想对生活进行提炼。马雅可夫斯基说:“现我已经尽量地少写了。我想挑选几个复杂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官派作风、官僚主义、苦闷、形式主义作风等写一些诗。”这就是说,作者在分析提炼某种生活时,必须有比一般人有进步的思想。《东方红》创作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难的时代,日本帝国义大举进攻解放区,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对日妥协投降,对边区搞经济封锁,搞军事磨擦。陕甘宁边区各解放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毛主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成竹在胸,果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搞大生产运动,如歌曲所唱“解放区呀们呼嗨,大生产呀们呼嗨,军队和人民齐动员呀们呼嗨……”。全党全军全民总动员,战胜了困难。追求幸福、热爱创作,热爱歌唱的李有源,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生产,1942年开荒地,光糜子就打得七、八石(一石等于150公斤),吃的有放的有。他打心眼里感激毛主席,于是他用歌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先进思想:歌颂伟大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第三,承接鉴借前人经验。李有源曾对柴如范(佳县宣传部原部长)说:“《离骚》至今被人们称颂,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非凡的独创性——描绘了绮丽神奇、气象万千的艺术图景,抒发了作者博大深厚、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感。李白诗句‘黄河之之水天上来’,也具独创性。黄河本发源于青海巴颜喀喇山。但他没有写成‘黄河之水青海来’,而是写成‘黄河之水天上来’。如写成前者,没有表现出什么独特风格,一般人也大致会写,人们便会不足为奇。但写成后者,显然渗透了李白的独特感受,描绘出了一幅别具风格的长卷——一幅浩浩荡荡的黄河之水,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奔腾而来,就象从远天而降,能使人感到气势非凡,雄奇壮丽。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具有重要独创性。贵族和人民对立的现象,在杜甫以前已有人谈过。《孟子》中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史记》、《淮南子》等书也有过类似说法。但是,由杜甫写成诗句,却令人惊心动魄,使人感觉‘似从古未经人道者。’为什么呢?因杜甫诗对前人说法,已经加以变化,具有推陈出新之妙。用‘朱门’来指贵族豪门,用‘冻死骨’来指饿死者,显然把贫富对立的事,反映的比前人更为尖锐、更为凝炼、更为形象,因此也更美妙。”第四,努力进行创作实践。陕北是大漠文化,牧耕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道教教文化等多种文化融会贯通的地方。陕北民歌就象大海洋,李有源从小就在这里嬉戏、游荡,……劈风破浪,任意飞舟。先跟着老人们唱那千年不变的《揽工歌》、《揽工调》,渐渐地就唱“财主顿顿吃羊肉,揽工的顿顿喝稀粥。都是人为甚他富咱们穷?为甚咱们的血汗被尽抽?”渐渐地他自己编唱:“今天盼来明天盼,盼来红军睛了天。工农红军闹革命,咱们穷人都响应。”一首首歌谣,表达着他的酸甜苦乐和志向。时间在推移,革命在继续,形势在发展,他的思想在进步,创作水平在提高——向独创发展——有了独创性。
诗歌创作并不是轻易获得成功的,马雅可夫斯基在《各财务检查员谈诗》中言:“诗歌的写作——如同镭的开采一样。开采一克雷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李有源熟悉《诗经》、《离骚》、唐诗……民歌——特别是陕北民歌,对诗歌优秀的句子,他百般吟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吸取精华。他根据情况的不同,感受的不同,自己来编唱。1952年柴如范十分佩服地问:“老李,你怎么能唱出《东方红》这么好的歌?使人百唱不厌,越唱越想唱。当时你还是个种地的老农,可唱出的《东方红》,让鲁艺的大音乐家马可都赞叹不已!”他笑着说:“咱们看戏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嘛。写出《浮士德》的歌德说:‘世人常常把我当作命运的宠儿那样称赞我。我也不嗟怨,也不叹惜我的既往。但毕竟不过是劳苦和工作而己。’我也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只是比别人更热心更专心于唱歌。要说为什么能唱出《东方红》,首要的是毛主席领导的干部为我们老百姓谋幸福,使我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再就是我不断追求创作好的歌曲,长期勤奋耕耘的结果!”
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在别人的创作基础上有所创新;二是在自已创作其础上的创新,也就是极大地发挥了他的主观能动性。
古人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太阳,他给大地给人类带来温暖,有史以来不少人歌颂他。有很多很多的诗人,把太阳和万物之灵的人有联系,打开世界地图看一看,日本、朝鲜等好多国家的国旗都有太阳,就能证明这一点,这些国家对太阳是崇拜的。这些联系不能说不紧,但使人感到并不完美。没有人能想到把太阳歌颂成一个人,一个光照世界——为人民谋幸福的人,只有李有源想到了。何其芳说:“诗歌要求它自已是生活的泥沙里淘洗出来的灿烂的金子,是从生活的丛林里突然发现的奇异的花,是从百花之精华里酝酿出来的蜜。文学艺术要求的不仅仅是正确,尤其不是那种一般化、公式化的正确。”
毛主席领导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诗情画意。人们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
毛主席好象阳波波
向阳花儿红澄澄,红军进村好火红,及时下雨应时风,共产党领导咱大翻身
杏花落了桃花开,毛主席领导咱站起来。毛主席好象阳婆婆,照亮了咱的心窝窝。
太阳出来红彤彤
太阳出来红彤彤,井冈山来了毛泽东,家家日子过得红;
若是没有毛泽东,常年风雪常年冬。
……这些歌曲,李有源都从语言、从思想、从意境、从形象……细细品味,他隐隐约约地得到启示。1942年春节,歌友屈士才给他更进一步的启发:
毛主席好比一盏灯
毛主席好比一盏灯,照得家里明又明。全家讨论什么事?支援前线打日本。
毛主席好比一盏灯,照得家里明又明。一针一线纳军鞋,送给亲人八路军。
毛主席好比一盏灯,照得家里明又明。中国人民志气大,抗日战争要取胜!
(“毛主席好比一盏灯”也唱“毛主席,象盏灯”。照得家里明又明,也唱“照得炕家明”)
当时他听后觉得很新颖,他吟赞到:“屈老兄来真正能,秧歌唱出真感情。毛主席好比一盏灯,一歌唱得众人称。”但他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对这歌他又仔细地品味……细细想:一盏灯只能照亮一个窑洞,并且让人一口就能吹灭,不足以说明毛主席的英明伟大。于是他吃饭想、走路想、睡觉想……
李有源出身在陕北这个民歌的海洋里,从小在这里就嬉戏、遨游。先是跟人游——唱,后来就是自己游——唱。先是唱生活的艰苦、道路的坎坷、追求的强烈,后来就唱毛主席的英明、共产党的伟大。
盼天睛
今天盼来明天盼,盼来红军睛了天。毛主席领导闹革命,遍地穷人都响应。
毛主席治国有功劳
三山高,五岳低,毛主席治国有勋劳;边区办得呱呱叫,老百姓们颂舜尧。
毛主席是咱们的好领导
天圆地方太阳高,毛主席是咱们的好领导。初来就把生产搞,亲自上山把荒掏。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言:“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人借鉴和没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那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817页)李有源为了表现共产党的伟大,毛主席的英明,深深地扎在具有深厚文化低蕴的中华大地,扎根在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代,扎根在陕北这个民歌的海洋里,继承了前人优秀诗歌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善于思索,使得有了创作的微观个性和时代的宏观普遍性融为一体的结晶——独创出了中国颂歌《东方红》!他的歌友屈士才佩服地唱:
天下歌手你最能,秧歌表达如海情。亿万人民同心声,世界响彻东方红!
四、准确妙用形象思维
伟大颂歌《东方红》,唱红中国,响彻世界?成功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准确地妙用了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种基本的思维活动。科学研究、学术论著虽然离不开形象思维,但是抽象思维却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虽然不能脱离抽象思维,但主要的是形象思维。思维的目的,就是要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也就是透过事物的表象,经过概括,认识和表现事物的本质。抽象思维是通过概念、推理、判断等逻辑过程来达到这个目的的。而形象思维却是借助典型的形象,来表现事物(生活)的本质特征的。不掌握形象思维的方式,不会应运形象思维,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成功的文艺作品。ttp://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ttp://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讲:“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韩愈以文为诗;有些人说他完全不知诗,则未免太过,如《山石》,《衡岳》,《八月十五酬张功曹》之类,还是可以的。据此可以知为诗之不易。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以上随便谈来,都是一些古典。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毛主席在这里三次讲到诗要形象思维,并把形象思维所用比、兴、赋之法用引言作了阐释,可见他对形象思维是极其重视的。
我国历代诗家、民歌手很重视形象思维。比兴两法在古典诗歌创作以及诗歌理论中,占有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开头的。《礼记》与《诗大序》,根据《诗经》的艺术实践,对比兴两法的艺术实践经验,作了最早的理论上的总结。《诗经》之后,楚辞对比兴两法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后汉王逸谈到屈原的诗作运用比兴两法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还说人们读屈原的诗,“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可见屈原对比、兴两法运用自如,又很有独创性,既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更突出了主题,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大奇峰。汉以后刘勰的《文心雕龙》、锺嵘的《诗品》,又根椐历代及当时的诗歌创作经验,对运用比兴的艺术实践,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的阐明。特别是当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到了鼎盛时期的唐代,杰出诗人陈子昂、李白、白居易等人,把比兴两法发展成为诗歌创作的核心,促成了比兴两法为我国古代进步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的准则。清人陈沆的《诗比兴笺》,对魏汉唐诗作了大量的笺证工作,言“使读者知比兴之所起,即知志之所也。”也就是说比兴是诗人言志的一种特殊思维即形象思维。
俄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讲:“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是同一件事。政治经济学被统计材料武装着,而诉诸读者或听众理智,证明社会中某一阶级底状况,由于某一种原因,业已在为改善,或大为恶化。诗人被生动鲜明的现实武装着,拆诸读者底想象,在真实的图画里显示这社会中某一阶级论底状况,由于某一种原因,业已大为改善,或大为恶化。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可他们都是说服,所不同的一个是用罗辑结论,另一个用图画而已。“(《别林斯基选集》第2卷,第429页)”我国诗人艾青说:“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世界,一面又通过形象向人解说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所创作的形象的明确度上。”(《诗论》第1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
李有源把红红的太阳,比作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诗歌史上,妙用比兴可称千古独步。《东方红》半个多世纪来,举世歌唱愈唱愈红,说明它迷人的无穷魅力。
形象是个引声义,象本来是一个象形字。篆文的象字,就象长鼻大象的形壮。据说,古人少见野生的或畜养的象,多见图画的象,所以把图画也叫作象,由此孳生出图象、画象、影象、形象等多意。李有源妙用形象思维,树立了毛主席——太阳——毛主席的形象,其主要手段就是想象。想像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的思维活动。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象之于诗歌,就象鳞鳍之于游鱼,翅膀之于飞鸟。李有源为了歌颂毛主席,有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胸怀抱负,果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在《东方红》中,李有源唱出了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满腔热情。歌中宏大的想象是随着东方升起红太阳展开的。太阳,人人可以看到,早晨从东方微微笑着走出,神态自若地登上天穹的大舞台,笑出满面红光,红光把白云染得绚丽壮观,红光把大地照得一片亮堂,……世界充满红光。生活在大地上的人类,不管生活有多苦,不管生活有多难,大家都会坚定地向着红光,追求着红光,向红光走来,在红光下,奋斗、拼搏,欢乐。太阳,迈着无怨无悔的步伐前进,从西边走下,给人留下“夕阳无阳好”的感慨。一天过去了,但还有新的一天会到来,人们绝对对它有信心,寄予新的希望。我们知道,一切文艺作品都离不开想象,但是诗歌中的想象却有自已的规律和特色。李有源的想象是沿着抒情的轨迹,情感的波涛而运动的。
1942年冬的一天,鸡叫头遍,勤劳的李有源就起身,担着类筐,哼着信天游曲调,去县城拾粪。对拾粪,县城有个爱敲怪话而显能的人,一次当众饥讽他说:“唱歌最好听,整天拾臭粪,百思不得解,不知为了盛?”他反驳说:“职业有异同,拾粪最光荣。没有大粪臭,何来五谷丰?”众人觉得他说得对,立即向他鼓起掌来,那个人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再也不敢到他跟着说三首四。早上很冻,路上再无行人,因为来得早,赶天明,他就拾得一担粪,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他总想多拾一点,庄稼多上一点粪,就能多打一点粮,多打一点粮,就能多为抗战出点力啊!他很高兴,把扁担放一块石头上,坐下一边休息,一边抽烟。他一边休息,一边又习惯地思考编歌颂毛主席歌。想着想着,他忽然觉得冷了起来,愈来愈冷——冻,原来他拾粪时,跑得出了汗,大冬天,在这孤傲的山城上,被那凛冽的西北风狂吹,怎会不冷——冻?他急忙站起来,跺跺脚,搓搓手,刺击血液循环,让周身快点热起来,但即时这样也难以躯散冷——冻。这时,红方红彤彤的一片,太阳无以伦比的磅礴气势升了起来。照红了山,照红了水,照红了人——李有源。他身上暧了,心里暖了,思绪也暖了——使他有环宇的丰富相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离不开想象。马克思认为想象力,“是个十分强烈的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李有源想象到天地万物之间,山岳海洋之大,星云河汉之广,野花纤草之细,沙砾芥子之微,无处不有太阳的光华,无处不有太阳的恩泽!太阳给万物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激情,带来了希望……。厚积薄发,专择勤思之人的灵感光临了。灵感,有如长久郁积乌云的天空骤然了出的闪电,有如炮弹的爆炸发出的震响,在它来临的一刹那,会释放出巨大的威力,他因搜索枯肠而禁闭的大门突然开启,使那纷杂坷坎的思路一下子变成辽远的通途,使那凝滞而疲倦的大脑茅塞顿开,心里一片光明。啊, 伟大领袖毛主席长年累月,日夜操劳的便是中国革命,在那囊括宇宙包容古今的博大胸怀中,对人民的疾苦,对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永远放射着关注、温煦的光辉。给穷人带来温暖、带来希望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不正象这大爱无私的红太阳吗?对、对、很对!把伟大领袖毛主席比作太阳是再准确不过了。他想着,激动着,欢喜着……,异常兴奋地吟出了两句歌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干什么?毛主席缔造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收时间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椐地;率领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插上了宝塔山。他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的确确是为老百姓过上好光景在奔波。有很多人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在,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这歌唱的很有感情,很有道理。要不是毛主席的好领导,共产党员的一心为公,哪有自己的今天?可怕早就饿死了。要不是毛主席搞统一战线,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可怕敌人早就打过了黄河。敌人实行的杀光、抢烧、烧光政策,生活在黄河畔上的自己肯定会没有什么好结果。接着他从内心里涌出了第三句“他为人民谋生存”,最后一句,他一时想不出来,他一边走着一边在想……,忽然一幅标语刷地一下吸引住了他的目光:“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救星!”这是个再好不过的的比喻,人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但有救星。因为救世主是说由上帝来主宰人类,而救星,则是为人做了好事,人们的感谢之语。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歌词吗?他略加修改,成为最后一句:他是人民大救星。于是世界上有了一首千古绝《东方红》!
对于要表达的追求、拼搏、憎恨、喜悦、希望、幸福……音乐家用声音旋律,舞蹈家用动作节奏,美术家用色彩线条,雕塑家用土木金石,而李有源则用歌曲来表达。《东方红》是一首歌颂共产党的歌,歌颂毛泽东的歌。一唱出就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直至响彻世界,飞向太空。半个多世纪以来,激动人,感召着人,鼓励着人……,唱得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唱得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著名诗人艾青说:“诗的生命的长短,不在于人们的宣传,而在于形象思维……,诗只有通过形象思维的方法才能产生迟久的魅力。”《东方红》能长久地唱下去,说明它有有永久的魅力。《东方红》是民歌中的太阳,永远照耀着人们!
诗人闻一多言:“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东方红》由均齐美、和谐美、连环美……组成了屹立于世界诗歌峰巅的一座靓丽大厦!《东方红》(三叠而言),还有许多方面的成就,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不再班门弄斧。当然对大型音乐舞蹈诗史《东方红》的艺术成就,更待后来有识之士研究、传导、发扬广大了。
赵鑫珊言:“只有与整个世界——天、地、人——为对象的诗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哲学与当代世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7页)李有源就是这们的诗人,因为他的人格魅力不仅为陕北的雨露烟霞所滋润,为革命的血火雷电所淬砺,而又为中国历史文化长河的圣水所涪溉所孕育而成的。他的心灵是“三维空间”,由天地人三个坐标相交在一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灵点上,他仰观宇宙之奇,俯察万物之理,参于社会实践,感悟人间真情……,使《东方红》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充溢着一种博大恢宏,高姿纵横的激情与张力,达到了“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的境界。是中国民歌史上一曲品格至尚,个性强烈,画面清晰,色彩斑澜的绝唱。给人以美——阳刚之美、壮丽之美、崇高之美、豪放之美的享受,引导人们歌唱,引导人们钻研,引导人们向前!
电影《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最后场景,万木葱笼,百花盛开的春天,毛主席坐在高高山峰上的一快大石头上,静静地注视着西天红红的太阳。这时周恩来副主席有非常重要的事,急匆匆地来找毛主席,急切地问:“主席啊?”毛主席摆摆左手,头也没回,边注视着太阳边说:“莫慌,我正和太阳对话呢!陕北有首歌子,叫《东方红》,把我比作太阳。你(太阳)这一下山,这首歌子就不好唱了?几十年来,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的就是再造一个新的太阳,它在人民心中永远不落,这个太阳就是新中国呀!”在共产党、毛主席第领导下,人民万众一心,新中国这个太阳,升起在世界的东方,光芒万丈,永远照耀世界!
《东方红》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东方红》是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
注:(《东方红》第二、三段是由军歌作者公木先生整修和增添的,所以谈三段时亦有其功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