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9|回复: 0

西路军题材影片《惊沙》获广泛好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9 13: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网记者 刘阳 赵聪

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及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及相关单位联合制作出品的红色史诗巨作《惊沙》自3月12日上映以来,以其纪实风格浓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少有的四路军题材,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日前,由中国影协、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主办的电影《惊沙》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对该片给予了高度评价。

    理想信仰打动人心

    《惊沙》以国庆35周年阅兵总指挥秦基伟将军在战争年代一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程为背景,讲述了1937初,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西路军高台失守,红军名将董振堂战死,第五军全军覆没。在临泽被围的情况下,秦基伟临危受命,困守孤城,并率领300多名西路军后勤部队的战士在零下二十度,衣不遮体、缺少弹药的情况下,对抗国民党马家军5个团7000余人的围攻,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守城3日,最终胜利突围的悲壮故事。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电影《惊沙》打动观众的正是影片传递出来的那种人要有理想、信仰、节操和人性的精神。他强调说:“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拥有的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奉献的执着都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所缺乏的,打动我们内心的,主要也在这个方面。历史和现实,让我们看到了不讲理想的所谓自负,不讲奉献的所谓信仰,不讲劳动的所谓财富,不讲道德的所谓的商业行为,以及大量不讲美感的文化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表示,影片《惊沙》传达出的理想与精神给观众以振奋,片中人物对理想的追求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非常具有感染力。

    著名编剧、作家陆天明也强调,本片反应的是一群共产党人对未来、对历史的追求,他们勇于做出牺牲,为的是党和中华民族的光明与未来,应当对现在的年轻人、中国人进行这方面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

    直面历史的唯物史观

    仲呈祥给予电影《惊沙》的评价是“有精神、有灵魂、有思想”,他认为本片对西路军这段历史的讲述兼顾了唯物主义思想,对红军里这样一段悲壮历史坚持了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也是为整体西路军将士们树碑立传。“没有经过反思的历史是不能够闪光的,西路军题材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用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但进入21世纪以来,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我们能够坚持唯物主义并进行深刻的反思,本片在历史品格上是经得起考验的。”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张卫也认为本片在历史认识方面优于其他电影,主要体现在全景的真实、二元的真实、人物塑造的真实和结尾设置的真实4个方面。他说:“这部影片虽然体现了西路军的悲壮,但最后还是通过1984年的大阅兵给了观众以希望,这种结局的设置既符合历史又满足了观众。”

    人物形象塑造成功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谈到看完电影《惊沙》后的感想时用了“震撼”两个字,他认为以前战争题材的电影多少有点浪漫主义的色彩,但本片和以往的军事题材、简单的战争场面、浪漫的杀敌场面不一样,而是把惨烈、悲壮的历史还原到荧幕上,他个人将其理解为残酷的现实主义精神。

    饶曙光还认为本片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更是一大亮点,片中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新的突破和维度。“比如秦基伟在生死关头的沉着、智慧、坚韧,通过荧幕上的形象,我们都能体会到。同时,彭定山这个人物也塑造得非常到位,它符合特定时代与历史情景,在过去的军事题材中很难见到。”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路海波也指出,本片让观众看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片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对革命的理解和忠诚度。“整个片子是非常提气的,给我的感觉是人物很扎实,符合历史规定情景,也符合每个人的性格逻辑和生活逻辑。包括彭定山这个人物,有点自以为是,有点‘左’,最后服了秦基伟,是非常本色的。”路海波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8 13:07 , Processed in 0.3474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