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6|回复: 0

肖远扬:庐山抗战博物馆的嬗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5 16: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肖远扬

    中红网江西庐山2011年9月14日电(肖远扬)日前,笔者走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庐山抗战博物馆,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话语中,人们面对着一幅幅珍贵而鲜活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很富有历史感的实物,被深深地打动,不由得一同进入那个同仇敌忾的抗战年代,感同身受之下,激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之后,笔者随意翻开留言簿,其中有著名党史专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金冲及的留言:“庐山抗战博物馆是庐山管理局办的又一件好事,对研究和挖掘庐山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是的,物逢其时,才能物尽其用。作为庐山抗战博物馆的前身——民国图书馆,终于有幸回归到其原有的价值功能上来了。可是,曾一度它竟身价大跌,陷入非常窘迫的境地。

    不堪重负

    庐山东谷长冲河畔,耸立着三栋民国时期修建的大型建筑,被称为庐山的“三大建筑”,它们分别是庐山传习学舍、庐山图书馆和庐山大礼堂。

    庐山图书馆是“三大建筑”中最早建造的,是庐山东谷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大型建筑。图书馆选址,为蒋介石亲定。它于1934年8月动工,1935年7月竣工。

    1937年7月,庐山谈话会在图书馆举行。谈话会消弭了分歧,达成了团结全国一致抗日的步调。7月17日蒋介石在此发表了著名的“抗战宣言”。这些事件,在中华民族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38年7月至1939年4月,庐山孤军抗战时期,江西保安十一团指挥部设在这里。蒋经国视察孤军时曾在此下榻。

    1939年4月日军攻占庐山,图书馆被用作日军仓库,将图书洗劫一空,而之前该馆的藏书量居江西省的第二位。至1945年10月,国民党庐山管理局接管图书馆。七十年代,庐山博物馆设在这里。

    1984年,庐山博物馆迁到芦林1号之后,庐山图书馆二楼改建为庐山大厦的餐厅,一楼变成了经营土特产的商场。

    一时间,这里乱搭乱盖乱拉现象突出。楼后的两个天井,也被隔起来作为桑拿场所。到处充斥着媚俗的广告和嘈杂的音乐。商场经营不时的违章,常常引发游客的争执。一座典型的民国建筑,竟被沦为娱乐、经营场所,散发着低俗的商业气息,与建筑风格大相径庭。更为糟糕的是,这里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万一失火,这座木制构造的建筑将毁于一旦。几乎每逢检查,这里都是“重灾区”。管理者提心吊胆,又无可奈何。

    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物破损严重,尤以东楼为甚。2005年的一天,东楼终因房梁衰朽,不堪重负,屋顶轰然塌陷。所幸顶部为棉织品仓库,没伤及到人。可惜的是,大片的琉璃瓦滑落,损失达三分之二以上。这些有着皇家身份的瓷瓦,质量上好,十分珍贵。

    作为主管部门的庐山大厦聘请江西省委文物保护中心制订东楼维修方案,并于当年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可是,庐山大厦步履维艰,哪有资金维修?

    自1998年起,庐山大厦逐渐衰落,营业收入逐年下滑,市场竞争力随之减弱,每年仅靠微薄的客房收入和出租门店租金苦苦支撑。由于资金缺乏,当时庐山图书馆仅做了东楼屋顶防漏处理,盖上铁皮瓦,聊以遮窘。直到2009年,体制理顺后,才得以彻底解决。

    成功尝试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文化遗产”,将庐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这样评价的:“庐山最早以文化群体的杰出创造,载入中国历史,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庐山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文化演变、政治事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庐山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从此,庐山的价值被提升到了世界的高度。

    长期以来,庐山管理局党委、管理局高度重视庐山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严格遵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始终坚持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1996年11月,国家公布了第四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别墅建筑群,包括传习学舍(含庐山图书馆)、会址和美庐等别墅。国保单位公布后,人们更加自觉而有意识地按照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文物。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管理体制的差异性,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庐山“三大建筑”的保护,也存在着归属方面的问题。

    当时,会址分别由两家单位负责,二楼和一楼前厅由庐山文化处主管,而一楼其余部分则由庐山大厦使用。一楼有餐厅、会场和办公室,还有住家。体制不顺,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相互扯皮,带来安保和卫生等诸多的问题,与会址的重要性极不相称。

    庐山大礼堂(会址)于1936年落成。三四十年代,蒋介石在此主持召开了二十余次重要会议。1946年9月,国民党三青团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建国后,改为庐山人民剧院。1959年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均在这里举行。

    2003年,国家文物局两位处长的到来,感触颇大。他们看了二楼的会址后,认为很好;再看一楼,就很不满意。他们说,这样一个国保级单位,一旦出事,谁来负责?

    文化处的同志将情况向庐山管理局领导及时作了汇报,引起管理局高度重视。

    2004年6月,在局领导牵头下,多家单位开会协商,最后一致同意,采取资金置换形式解决问题——会址给庐山大厦210万元,作为补偿金,把会址一楼置换过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双方皆大欢喜。

    随后,会址向国家文物局报送方案,申请维修经费,得到280万元资助。经过彻底维修,重新布展,会址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游人面前。多年来,会址游人如织,赞誉不断,赢得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会址的改革,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获得新生

    近年来,特别是郑翔书记主政以来,庐山管理局大力打造文化品牌,精心整理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庐山文物的保护和开发迎来了艳阳天。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庐山拥有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可谓遍地珍稀,均被切实地得到了保护。如完好保存了600余栋名人别墅,收藏了数千件文物和善本图书。庐山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已达61出70个点。白鹿洞书院、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博物馆、庐山抗战纪念碑、庐山抗战纪念馆和美庐别墅等一批重点保护单位,已经成为广大游客参观的重要景点。

    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变满足浅层次的感官需求为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庐山“三大建筑”的彻底改革势在必行。经过文化部门的多方努力,庐山“三大建筑”中的另外两大建筑的体制问题,也被庐山管理局适时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

    2009年2月26日,庐山管理局召开了由管理局领导、文化、旅游和基层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书记办公会”。会议认为,鉴于目前体制不顺的实际情况和过去会址的成功经验,要转变观念,理顺体制,决定将庐山大厦从庐山旅游集团公司剥离出来,整体划归庐山文化处管理。

    至此,庐山“三大建筑”的体制改革,大功告成。

    经江西省文化厅批准,庐山民国图书馆更名为“抗战博物馆”。这样,庐山大厦从旅游企业转轨到文化产业,经营理念和方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使文物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庐山图书馆获得了新生。这座古建筑有望发挥其本来应有的功能——将庐山民国图书馆新辟为抗战博物馆,修建庐山国共合作纪念广场,迎接国庆60周年!

    该工程于2009年5月8日动工,9月26日竣工,历时四个多月,这在庐山史无前例。期间,管理局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分管的局领导、文化处负责人等经常到现场察看。

    该工程首先实施的是东楼维修,同时中楼、西楼采取了边修边申报的方法。在维修中,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庐山大厦主要负责人严把质量关。仅就琉璃瓦事宜,就不厌其烦地与江苏、湖南等地厂家多次联系,直至找到适合庐山气候条件的琉璃瓦。

    庐山抗战博物馆整修一新。工程耗资800万元,维修面积3000余平方米,陈列布展1200平方米。以“国共合作在庐山”、“庐山孤军抗战”、“国民政府夏都”、“庐山图书馆专题”为内容,复原“庐山谈话会会场”、“保安十一团指挥部”等,着重介绍庐山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庐山抗战,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2009年开放至今,共接待30多万人次,包括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劳模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免费参观。2010年票房收入就达到200多万元,而以往一年的收入,也不过80万元。

    继修复庐山抗战纪念碑之后,庐山抗战博物馆成为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新亮点,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随着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陈诚之子陈履安等著名人士来访,以及2010年召开全国性的“庐山与全面抗战的形成”研讨会,举办海峡两岸媒体高峰论坛,该馆已成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好平台。

    有了抗战博物馆的成功经验,2010年,庐山大厦也向国家申报保护方案,争取维修资金。不久他们将对大厦进行整理保护,发挥其功用,使之成为培训教育基地。

    庐山传习学舍建成于1936年,由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建,也即国民党中央党校。1937年7月,南京政府在庐山召开谈话会时,有些代表下榻于此;1938年5月,宋美龄在庐山主持召开全国妇女抗战座谈会时,有部分妇女代表居住于此。1946年更名为庐山大厦。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成为庐山的一座大型疗养基地。1984年与泰国泰峰两合工程公司合资,改建为庐山大厦宾馆。

    从庐山“三大建筑”的“保卫战”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没有攻不破的樊篱,即使难如体制这样的问题,只要功夫到位,也会迎刃而解。关键是要有保护文物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2 08:55 , Processed in 0.2584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