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2|回复: 0

张文婷:2011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实践——赴茶博、丝博实践小队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4 17: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 张文婷

    今年暑假是我们进入大学的首个暑假,在这个暑假期间,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走进社会、亲自实践,为人民服务。对于初涉社会的我们,对这次活动的热情度不断高涨,虽然我们的实践经验有限,但是我们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今年是我国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全国各地都在庆祝这一特殊节日,所以,我们将这一主题融入到了这次实践活动中。

    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是我们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实践基地,因此,这次的实践地点确定在了这两个世界性、专业性的博物馆。我们实践小队将分别在每个博物馆完成一周的实践活动。

    这次我们的实践目的是进一步传播中国悠久的茶、丝文化,从而帮助游客更加热爱学习中国文化,与此同时,可以利用这一全国性、专业性的平台大力弘扬我党九十周年的光辉历史。结合我们英语专业,将我们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锻炼我们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进一步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陶冶情操,运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为人民服。

    我们首先进行实践的第一站就是中国茶叶博物馆。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先熟悉了场馆的各个讲解厅和讲解的方法技巧,这是我们第一次讲解,心里避免不了有些紧张和忐忑,于是就很认真的了解场馆并在心里不断地反复练习。第一次服务的就是一对英国的年轻夫妇,一开始还是有些紧张,但进入场馆后,慢慢的我们就进入了状态,在同伴的配合下,结合茶文化的发展史和努力搜刮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几个场馆走下来,让我们对茶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与此同时,增加的还有我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我们的讲解,不仅代表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形象,更代表着中国茶文化对外的形象。在讲解中,本身对茶就十分有兴趣的游客也会帮助我们巩固茶的知识,他们对茶的热爱也让我们自愧不如。接下来的几天,随着讲解机会的不断增多,我们对场馆也更加的熟悉,讲解也更加顺利,让我们由衷的自豪,也让我们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尽一点微薄之力。

    完成了一周的茶博实践活动,我们也转到下一站——中国丝绸博物馆。

    我们每天都在丝博开馆时准时到达,在做了登记之后迅速投入工作。我们的工作为丝博现场讲解员,为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服务。其次协助丝博的保安,管理展厅内的秩序。此次实践目的在于对内加深国内游客的传统文化,激发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对外弘扬宣传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蚕绢文化。

    在丝博讲解的实践中,当我们觉得自己对丝绸知识了解得差不多的时候,游客的一个问题便可以把我们这种想法彻底否决掉。学海无涯,小小的一块丝绸知识,也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星期能够学完的。丝绸在古代的生产、生活甚至贸易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能够鲜活地反映古代人民的生活。在此,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丝绸文化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以她鲜艳的色彩,华丽的花纹和骄傲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丝绸曾经辉煌的过去。

    虽然现在算是博物馆的淡季,但我们在风景区还是有机会接触大量的游客的,为了更好的宣传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利用这有利条件,向游客派发党史讯传单,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为庆祝党的九十周年辉煌尽一份力,让更多的人更加全面仔细地了解党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党的生日的庆祝。适逢党的生日,我们更要展现出积极的一面,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两个星期的暑期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在学校,我们只有和我们的老师和同龄人交流,可是在这个社会上,人和鸟一样,形形色色,你不能只呆在学校这个小林子里,只和同类人讲话。而交流的能力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会交流,学好交际,收益的将不会仅仅是自己,还有更多身边的人,有助于社会环境的和谐。充实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从内心开始喜欢茶丝文化、尊重茶丝文化,并由衷的向全世界宣扬我们的茶丝文化,让我们更加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样专业性全国性的场馆里,我们不仅代表中国计量学院的学生,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一切要靠我们的传承和发展!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这一次的实践,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与强大,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飞速行前,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这次的暑期实践,能成为我们一生受用的财富!

    附:建党九十周年宣传单页




    纪念建党九十周年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到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公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煮,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包惠僧,周佛海,共十三人,代表全国冠军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一大”的确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

    (二)组织的成立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2 06:50 , Processed in 0.2675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