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48|回复: 0

邓子恢的“农民情缘”惊醒多少“冷面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15: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网友:胡军

  在世人眼中,邓子恢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作为卓越的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专家,他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而在女儿眼中,邓子恢却是一位身着农民服装、过着俭朴的农民生活、凡事必深入农民群体中调查、处处为农民着想的睿智而乐观的农民。

  这是《父亲邓子恢和他的农民情缘》中的一段文字。文中介绍了邓子恢一生感恩农民、感知农民、感悟农民的感人事迹,读后令人感动不已、感慨万端。邓子恢心系农民的朴素胸怀、情系农民的真挚言行,至今仍然是领导干部做好“三农”工作的生动教材,是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一根标尺。

  与邓子恢这种深厚的“农民情缘”相比,一些领导干部生长在农村却不了解农民,工作在农村却不能心系群众。主要表现为思想上不重视农民,感情上不贴近农民、行为上不关心农民,成为群众痛恨的“冷面官员”。

  ——有的在情感上对农民“冷若冰霜”,宗旨意识淡化,官僚主义严重,习惯于当官做老爷,不愿面对农民,认为自己官阶不小,自以为是,高高在上,把农民打入“冷宫”,对农民疾苦漠不关心,甚至不敢面对农民,看到群众就“怕”,见了群众就烦、就躲,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与基层农民形同陌路。

  ——有的作风上在对农民“冷眼旁观”,作风飘浮,进村入户次数少,主动接近农民少,与农民之间缺少沟通,对上门办事农民受到冷落,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离开家门、走出校门、迈进机关门,对农村工作不熟悉,没经验,农民请教问题一问三不知,指导农业生产常常说外行话,不会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会讲群众语言,对群众张口结舌,不会面对群众,使干群之间变成了“油水”关系,若即若离。

  ——有的在工作上对待农民“冷硬横推”,对待农民诉求漠不关心,回答农民问题冷言冷语。群众工作中刚多柔少,解决矛盾往往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办法,对农民动辄批评、训斥或罚款,强行征地拆迁,伤害了农民群众的感情,激化干群之间的矛盾,造成不必要发生的群体事件。

  ——有的在发展上把农业安在“冷板凳”,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急于树“政绩”、求升迁,一心只搞GDP,一心只想做能出风头、易出政绩的“大”事情,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农民的“小”事情,偏重于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普遍存在着重“主导”轻“基础”,热衷于大手笔,上大项目,置农民利益于不顾,造成劳命伤财,经济发展欲速则不达。

  上述种种表现,与邓子恢的“农民情缘”反差是何等强烈。这些“冷面官员”之所以对待农民如此冷漠,从根本上来看,就是缺乏宗旨意识,缺少群众观点,缺失根本立场。应该说,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农民,是党性观念、纪律作风和政治立场的集中反映。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心里没有农民,就是忘本;对农民的疾苦漠不关心,就是变质;滥用手中的权力欺压群众,就是对党的背叛。正如毛主席所说,“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纵观我们党90年的伟大历程,无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消除“冷面官员”对待群众的冷酷,让他们对待农民“热乎”起来,当以邓子恢的“农民情缘”为镜子、为标杆,要“放下架子”,增进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农民当亲人,与农民交朋友,视农民为兄弟。要“迈开步子”, 深入到农户家庭、田间地头,主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的把农民作为自己的亲人,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困难。要“扑下身子”,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使群众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力、物力、政策,把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做细致,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出让群众满意的事情,为农民带来更多福祉。

  农民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在建党90周年之际,在中央倡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增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时代背景下,重读邓子恢“农民情缘”的事迹,再一次启迪领导干部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就是既然吃农民饭、穿农民衣,就要做农民公仆、顺农民心、报农民恩、为农民服务,不做对待农民的“冷面官员”,而要做好农民的“贴心公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1 06:46 , Processed in 0.2539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