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1|回复: 0

特稿: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升华——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七十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 1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作者:王新华 李蔚


  今年是以“七七”卢沟桥事变为标志的伟大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七十周年。七十年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侵占华北,进而要鲸吞全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威胁的生死存亡关头,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终于真正觉醒了,在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族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气壮山河的伟大的抗日战争。
  在这场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共歼灭日军155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伤亡总数的75%以上。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伤亡3500多万人,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美元的巨大代价。中华民族就是以持久顽强的抗战和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摧毁了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称霸世界的狂妄梦想,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也从近代以来的耻辱和衰败中开始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
  在这场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空前团结起来,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强大的战斗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产生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激励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持久抗战、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弘扬、丰富和升华,是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总结、研究和大力继承、发扬。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抗日战争胜利60年了,但是,中华民族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今天,我们仍然要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发奋图强,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精神特质,它是这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并接受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起来的,其内涵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所不同。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往往会得到凝聚、弘扬、丰富和升华,从而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极大地凝聚和弘扬,更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升华。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作为人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衣食于斯,发展于斯”的祖国的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在历史上曾经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种社会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进行不懈的奋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哪一个对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历史人物,没有哪一桩对祖国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历史事件,不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进行的,不体现出爱国主义的精神价值。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丰富,伟大的抗战精神,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和升华。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成为全国各民族,各个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包括全世界的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也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首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民族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勇气、意志和决心。从白山黑水到五指山下,到处都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从东海之滨到长城内外,到处都唱响着“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歌声;正规军、游击队,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防御战、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参军、参战、献金、支前,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空前高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与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做殊死的抗争,谱写出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这是爱国主义精神最突出的特征和最崇高的体现,是抗战精神最核心的内容。



  其次,开拓创新,善于在民族危难中探索和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的创新精神。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抗击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为了彻底打败强大暴虐的侵略者,中华民族发挥出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确定了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恰当地划分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作战样式上,除了防御战、运动战之外,还创制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敌后军民更创造并广泛开展了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游击战的战术和作战方法,用力地打击和消耗了敌人,赢得了胜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不仅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而且为中华民族指出了一条实现民族振兴和富强的康庄大道。从而使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包括50多个少数民族在内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进步过程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真正实现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举国上下,空前团结,万众一心,全民抗战的局面,直至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也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始终高举爱国抗日的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仅实现了国内各个民族、阶级、阶层和党派的大团结,而且将身在海外的1000多万华侨和华人紧密地团结起来,进一步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世界上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团结起来,在道义上和物质上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在团结中不回避分歧、矛盾,甚至斗争、冲突,坚持在斗争中求团结,以团结实现共同的发展,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得以坚持、巩固下来,有力地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爱好和平也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一向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把“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作为处理天下大事的重要原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始终与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友好交往,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的美好理想和追求。然而,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到我们的家园,和平已经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中华民族毅然决然地奋起抗战,用身躯捍卫我们的祖国,用战争去争取和平。抗日战争的历史充分说明,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从来不会接受任何屈辱的和平,不能容忍刺刀下的和平。在民族危亡到来的时刻,中国人民必将以自卫战争去争取和捍卫和平,这是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精神的丰富和升华,也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容。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重要内容。“成由勤俭败由奢。”“克勤于国,克俭于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一向是中华民族信奉不渝的道德情操。中国人民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华文明不断延续发展下来,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活力。在抗日战争中,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发展升华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枪炮和屠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无所畏惧,义无返顾地走上抗日的最前线,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保卫神圣的家园。3500万人的伤亡,这样一个天文数字,是中华民族勇敢和牺牲精神的最好的证明,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所作出的最大的贡献。伟大的抗战精神必将以这种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形成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升华。首先,表现为不畏强暴、不惧劣势,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坚韧精神。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正是这种英雄气概,在八年的抗战中,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谱写了一幅幅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其次,表现为百折不挠、愈挫愈奋,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必胜信念。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讲演中,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阐述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最后的结论是“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是中华民族顽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的集中体现,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报告强调说:“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今天,我们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七十周年,研究和阐述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升华,其现实意义就在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1 06:27 , Processed in 0.2795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