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92|回复: 0

“自带干粮去办公”也是井冈山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1 10: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网-党员博客
作者:郑华淦


    近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和江西考察时曾要求,要用井冈山精神培训干部。笔者在写《心酸,官员公务用餐交伙食费竟成新闻》时,想起了江西苏区流行的老歌:“啊呀勒,苏区干部嘞好作风,自带干粮(那个)去办公”不仅为民歌中一声“啊呀嘞”感到辛酸,也为中央重提井冈山精神而感到欣喜。

    井冈山精神,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这种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光辉,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

    中央一代代领导集体都重视发扬井冈山精神,都对井冈山“情有独钟”。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一上任,都到了井冈山视察。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这一论断明白无误地告诉全党、全国人民,井冈山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永远不会过时,必将代代相传。

    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呢?中央历代领导和各界理论精英都有精辟、深刻的阐述。许多理论家为此还作了深入的研究。而比较接近一致的看法即是,井冈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二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三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思想路线;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而依笔者用朴素的语言来表达,井冈山精神就是“真信、真情、真心、真干”这四真。

    真信,就是真信党、真信革命,真信主义真、真信理想能实现,正因为有了这真信,才有对革命、对党、对人民的真情,才有军民、干群、革命队伍中间的亲密无间的鱼水深情,有真情,对理想、对事业、对同志、对人民有真情,彼此间才能真心相待,真心交流、真心理解,心贴心、心换心,心心相印,真心为着革命、为着胜利、为着大局,为着今天和明天去奋斗,去努力、去流血牺牲。没有真信,就没有凝聚力,没有真情,就没有号召力,没有真心,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真干,就没有战斗力。流传在我们老区的一则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这“四真”:

    1935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根据地的父老乡亲热泪沾衣,依依惜别,临别问及亲人何时再回来,毛主席巨手一挥,坚定而又自信地告诉老表们: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

    老区的人民盼啊盼,“石头要过刀,茅草要火烧”的白色恐怖压不垮老区人民的“盼”。三年过去了,人民在黑暗中盼,在苦苦煎熬中盼,盼到了五年,“红军啊,你在哪里?亲人啊,你何时回来?”“也许三、五年是个相加数?”人们又在自慰自信中盼,在不屈的斗争中盼。“三个五年”的严冬过后,1949年,老区人民终于盼来了春天,盼来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盼来了当年的红军!

    时光悠悠,岁月悠悠。老区人民这种对理想的真信、对红军的真情、对党的真心、对革命事业的真干,值得人们永远珍藏!

    今天,离毛主席当年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已过80周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至今80年了!8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的确是“弹指一挥间”,绝大多数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老前辈都已作古,但井冈山精神却生生不息,流传至今。

    但是,曾几何时,一些干部不仅怀疑井冈山精神过时了,不仅丢掉了自带干粮去办公的苏区干部作风,更持着《小兵张嘎》中日伪翻译那样的看法:“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要钱,吃你几个烂西瓜还要钱?”。于是,一桌饭几头牛见怪不怪,“公仆公养”吃饭不买单为正常,交个伙食费竟然成了新闻!这样的新闻闻之如何不让人辛酸?!

    在辛酸的同时,笔者也看到了这样的好新闻:曾是弋横暴动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老区横峰县,组织机关干部到农村为贫困户和外出打工人员多,家中劳动力缺少的家庭帮忙插秧时,竟然是自带茶水和干粮!这让老区农民真正地感受到了当年苏区干部的好作风!这样的新闻才是有价值的新闻!因为,农村一些地方目前干群干系就比较紧张,农村经济自分田单干后集体经济就不强,干部下基层、去农村,尽管有的人主观上想为农民办事,却不定受农民欢迎。如果是帮助贫困户,恐怕他们连像样的饭菜都难以拿得出来招待。而自带茶水干粮,省却了“扰民”的烦恼,帮助农民帮助在明处,实处,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能让农民得实惠,连自己吃喝这样细节问题都预先想到,自己解决了,这种真心、真干,农民还会不领情?

    因此,“自带干粮去办公”,不仅是井冈山苏区干部的优良传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根本点还在于真信:真信理想、真信主义,真信廉洁从政的规定不是纸上会上的,是不可以违反的,真信党和国家的政策是要落实的。而且它也是真心帮助农民的,是对农民有真情的,否则,就不会自己贴上“茶水”“伙食”去帮农民干活。当然,这当中也还是真信,真信自己的确是公仆,是在为主人办事。既然主人每月每年都给仆人发了薪金,咱仆人干活还要另外的待遇吗?

    真信、真心、真情、真干,也让人民群众有了这样的希望:让“自带干粮去办公”这样的红歌一代代唱下去。当然,希望归希望,但并不是说要求现代干部们真的和苏区干部一样,带上干粮。但是,起码,你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就得让人真信,你那交伙食费的新闻,不是一小撮人,而是绝大多数。你“买单”也好、刷卡也罢,都得让人真信,那是常态化,那是必有的作风而不是作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1 06:05 , Processed in 0.3201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