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87|回复: 0

红色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5 13: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樊金荣



  观点摘要

  ●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保持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是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竭源泉。

  ●八一枪声、秋收暴动、井冈风云,是一段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高扬无产阶级革命旗帜、为理想和信念浴血奋战的历史,是一段我们党不断开拓创新、在危急存亡之际勇闯新路、寻求发展的历史,是一段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以此指导具体革命实践的历史,是一段党和军队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历史,是一段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率领人民群众一起闹革命打江山的历史。

  ●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一脉相承,相互辉映,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

  (一)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报告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保持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是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竭源泉。

  今年下半年,全国、全省开展了各种隆重纪念八一南昌起义80周年、秋收起义80周年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的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怀着崇敬和虔诚缅怀80年前的峥嵘岁月,怀着期待和憧憬解读十七大描绘的美好前景,再次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历史逻辑——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建设好中国!

  (二)

  80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红土地上,相继发生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三件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

  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于世的江西,因为有了这些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壮举,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奋斗史上书写了激越豪迈的篇章;坚实厚重的红土地,因为浸润了无数赣鄱优秀儿女的精魂和热血,显得格外大气和壮美;英雄城南昌,革命摇篮井冈山,红色故都瑞金,还有许多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曾经战斗过的城市和乡村,因为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彪炳千秋的英勇事迹而声闻遐迩、名扬天下,牵系着后人的无限情思和向往。

  追思先辈气壮山河的伟大事业,触摸前人艰苦卓绝的奋斗足迹,倾听依稀仍回荡在山水间的号角声,体味仿佛仍弥漫于天宇间的浩然正气,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80年前发生的一切竟是那么清晰!

  我们是红土地的传人,那些融入了无数先烈血泪和生命的往事,那段血与火、死与生凝固成的历史,就是我们祖辈和父辈真实的人生!隆重纪念“三个80周年”,从革命前辈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中获取精神营养,对于我们以更高昂的斗志、更饱满的激情去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历史任务,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

  从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到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江西的广袤农村成为让反动势力惊恐万状的红色风暴中心。艰苦卓绝的战争洗礼,无比壮烈的流血牺牲,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熔铸成光照千秋的红土魂,孕育出魅力无限、威力无穷的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是对井冈山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红色文化丰富内涵的精髓所在。

  这是一段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高扬无产阶级革命旗帜、为理想和信念浴血奋战的历史。面对无比凶恶的白色恐怖的疯狂摧残,面对强大百倍的反革命力量的野蛮杀戮,面对目光短浅者的妥协和意志薄弱者的动摇,一批忠贞坚定的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站立起来,掩埋好同志的尸体,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投入了更加英勇顽强的战斗。凭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极端险恶环境中顽强生存的红军队伍和革命根据地,愈挫愈奋、越战越强!

  这是一段我们党不断开拓创新、扬弃错误教条、在危急存亡之际勇闯新路、寻求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以独立的政治主张、独立的军事力量、独立的政权形式公开挑战反动政权、对抗腐朽秩序的伟大革命实践,突破了中国革命必须接受资产阶级领导的僵化思维;中国共产党根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实际国情,广泛动员蕴藏在无数农民中间的巨大革命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突破了刻板效仿“十月革命”靠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盲从教条。历史已经证明,正是这种突破,才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浴火重生的曙光。

  这是一段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以此指导具体革命实践的历史。尖锐复杂的红区斗争实践,孕育和催生了凝聚着毛泽东同志的深邃思想和远见卓识、浓缩着全党集体智慧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这个历史时期写下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辉著作,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论述了在革命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必须注重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回答了“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的责难,解开了“红旗能打多久”的疑团。这些思想理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为在黑暗中苦苦探索的中国革命事业点亮了指路明灯。

  这是一段党和军队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历史。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成为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排除干扰、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优良传统。支部建在连上,坚持党指挥枪,实现军事民主、官兵一致,明确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将红军建设成集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于一体的新型人民军队等建军思想和措施,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彻底告别了旧军队为少数统治者服务的基本属性,成为一支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钢铁武装。

  这是一段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率领人民群众一起闹革命打江山的历史。“自带干粮去办公”、“夜打灯笼访贫农”,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疾苦、舍生忘死地捍卫群众利益,这种崭新的政治文明,这种情同骨肉的干群关系和军民关系,一扫官府欺民、官兵扰民的千古劣习,形成了万众归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这种来源于坚实的大地、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促成了“送郎当红军”的老区风尚,衍化为“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抗战意志,汇集成解放战争中百万民众踊跃支前的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

  八一枪声,秋收暴动,井冈风云,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点燃了最终烧尽一切腐朽势力的星星之火,而且愈战愈勇、愈战愈强,22年后,终于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

  (四)

  80年风雨兼程,80年世事沧桑。

  在80年的光辉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党和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得到发扬光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思维,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励精图治,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从“红米饭、南瓜汤”的筚路蓝缕,到“神五”、“神六”、“嫦娥一号”的追星揽月,这近乎梦幻的人间奇迹,这超乎想像的历史跨越,折射的是我们这个久经磨难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焕发出来的无与伦比的宏大气魄和创造精神!

  光荣的革命传统,厚重的红色历史,始终激励着江西人阔步向前。在新世纪的号角声中,红土地的传人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发扬革命前辈勇闯新路、艰苦奋斗的精神,高扬科学发展的时代风帆,掀起了奔涌不息的全民创业大潮,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目标高歌猛进。从黄洋界上崎岖陡峭的挑粮小道,到井冈山下宽阔的高速公路和钢铁长龙,划出了一道巨大而遒劲的历史轨迹,象征着包括井冈儿女在内的中国人民走上了前景无比广阔的大道通衢!

  (五)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一脉相承,相互辉映,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就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坚信我们的事业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方向明确、意志坚定,就能做到胸怀宽广、目光远大、多谋善断、勇于创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就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坚持这种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才能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掌握规律、尊重规律、顺应规律、善于运用规律,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就必须始终坚持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党的执政为民的宗旨,始终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智慧和力量永远来自人民。建设和谐社会,坚持公平公正,解决好当前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我们的事业就有了长盛不衰的发展动力。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就必须继承和发扬红军时期忠诚勇敢、吃苦耐劳、艰苦朴素、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勇于奉献、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社会思潮和利益格局多元化,对当前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深刻理解党的优良传统对于拒诱惑、抗腐蚀的现实意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各项措施,抓好党风、政风建设,才能打造出一支素质好、作风硬、能力强、无愧前人、不辱使命的优秀干部队伍!

  (六)

  站在上下五千年的广阔历史视角,探寻思索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说,发端于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留下了最凝重、最辉煌、最豪迈、最深刻、最震古烁今的篇章!

  时光易逝,精神永存。回望80年前的烽火岁月,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感动和震撼,更是一种气势磅礴的力量!

  浩歌响起,雄风激荡,“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领袖格言岁岁年年回响在滔滔赣水、巍巍井冈。万千烈士英魂早已融入生机勃发的青山绿水,血与火写就的历史在我们血脉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曾为中国的革命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大贡献的江西,将如鲲鹏展翅,以饱满的激情搏击苍穹、再创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1 11:24 , Processed in 0.2566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