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72|回复: 0

坚定壮烈贯如虹——拜谒许继慎陵园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4 14: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本站


   皖西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哺育出108位开国将军,在全国九大将军县(区)中,其境金寨、裕安就占居两个。
    出皖西中心城市六安,沿105国道南行20公里,不远处,一座苍柏翠竹掩映的烈士陵园就闯入眼帘,“许继慎陵园”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一尊汉白玉塑像耸立高地,分外抢眼。我的心不由为之一颤,闻名于世、被称为共和国33位军事家之一的许继慎烈士,原来就安葬于此。
    沿淠河东岸一条小径,拾级而上,就来到位居陵园中央的许继慎塑像前,这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大师收斧之作。塑像整体凛然伟岸,将军目光远眺,炯炯生锐,浑然透出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几多豪气。塑像底座正面是徐向前元帅的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同志之墓”。碑文隽永端庄,瘦劲有力,烘托出陵园的圣洁与雄浑。底座背面是将军的生平简介。纪念碑后50米是将军纪念室,北侧是他的故居。
    漫步在文字和遗物间,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仿佛又置身于烽火连天、泣天动地、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里。那荡气回肠的生平介绍,那摄人心魄的故居旧什,以及由此所表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意志和情怀,激励了我们几代代人为之震憾,为之奋起。我伫立良久,不卒时空,不忍离去,任热流涌动心潮,任泪水浸湿衣襟,任思绪纵横驰骋。
    青山作证。文武韬略、聪颖俊朗的许继慎,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常人看来更为安逸的生活。不说他有妻室幼子,不为家境生计犯愁,也不说他从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可以谋一份在当时不错的差事,也不说他从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不可多得的高级将领。单说他创建和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革命功勋,就足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共和国的历史上永垂汗青。
    许继慎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人,他胸襟远大,志存高远,一生追求光明,追求革命。“五四”运动时期,他是安徽省著名的学运领袖,在周恩来关怀下来到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在讨伐陈炯明的北伐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30年,受中共中央委派,许继慎来到鄂豫皖苏区,将大别山区3支红军部队统一整编为红一军,并任红一军军长、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委员,把红一军由2100余人发展为11000余人。在中国革命初期,这一殊勋永恒地定格成中国革命史光辉灿烂的一幕。
    苍天作证。许继慎这个英勇善战,才华出众,功勋卓著的红军将领,没有牺牲在同敌人浴血奋战的沙场上,却惨死在党内窃据了高位的野心家张国焘的屠刀之下。1931年,由张国焘把持的鄂豫皖中央分局,错误地推行“肃反”政策。刚正不阿、战功卓著的许继慎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张国焘诬陷他是“AB团”、“改组派”、“第三党”的反革命分子,疯狂地打击和迫害许继慎。为了泄恨,张国焘终于下了毒手,对许继慎进行更加凶狠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他指使打手,将许继慎秘密勒死于河南省新集,年仅30岁。
    许继慎本来可以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更光辉的篇章,可张国焘却扼杀了他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权利和机会。张国焘,这个当年诬蔑许继慎“投降蒋介石”、“叛变革命”的人,却在1938年只身投降了蒋介石。

     人间自有苍道。许继慎崇高人格和坦荡胸襟,与张国焘的龌龊卑鄙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以不朽战功和人格力量,向世人展示了他坚贞不屈、豪气如虹的坚强性格,展示了他身陷缧绁、不违革命的崇高精神,展示了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军事才能。
    人生自古谁无死?古往今来,正是有了这些为正义、为真理、为民族、为人民从容就义、壮烈赴死的“民族脊梁”,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繁衍不绝。
    虎帐逝去,柳营已远。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今天,华夏大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衡量共产党员品格和能力也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但追求生命永恒与崇高、向往精神富有与纯结、投身革命坚定与壮烈的精神,犹如一道绚丽人间长虹熠熠生辉,永远不会过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1 05:54 , Processed in 0.2986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