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1|回复: 0

期待红色精神与红色旅游一起互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 14: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徐玲英


    从中共“一大”到“七大”,从南湖红船到延安宝塔山,嘉兴和延安这两座相隔数千里的城市,因为一脉相承的革命精神而有了近距离的对话和交汇。7月15日至17日,本报红船精神传递采访团在延安寻访了红船精神与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聆听着延安精神的新时代之音,为红船精神在延安窑洞找寻回响。

  巍巍宝塔山,绵绵延河水,漫步枣园毛泽东旧居和杨家岭“七大”旧址,我们对党和国家在发展历程中曾遭遇到的困难挫折感触颇深;火热建设中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成功实践着科学发展观的安塞县,延安人民打造“富裕、生态、和谐之城”的口号,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永不屈服、百折不挠延安精神的历久弥新。

  “红船精神和延安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探索的成果,有着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和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涵。”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肖纯柏博士眼中,延安精神中百折不挠、一心为民的核心内容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从南湖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不同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办公室主任郝凤年则认为,红船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历史前提,延安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最好继承和弘扬:艰苦是可以改变的外在环境,奋斗的目标却始终是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延安精神在新时期依然熠熠生辉”。

  在延安采访期间,我们一再感受到延安人民对嘉兴南湖的向往与热情。“没有南湖就没有中国革命红色精神的延续。”听说南湖红色旅游发展不错,延安市城管局高级工程师常随喜激动地告诉记者,他正在用照相机镜头记录延安的角角落落,并打算建立一个圣地旅游网站,到时也想与嘉兴在线互动,实现红色旅游城市互动。而作为嘉兴女婿的肖纯柏的愿望则更为直接:有机会登上南湖讲坛,为嘉兴市民义务上一堂延安精神普及课,让延安精神在南湖红船边回响是新时代年轻人的共同心愿。

  “‘城市精神传递’的报道策划很有创意,我们希望有机会到嘉兴把红船精神介绍给全国读者。”在安塞县沿河湾镇侯沟门村,采访团巧遇正在这里参加“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的十几名中央媒体同行。正向当地老乡学习安塞腰鼓的《光明日报》记者金振亚告诉记者,青年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将红船精神、延安精神普及到更广泛的群众中去。

  本报派出的各组红船精神传递采访团的活动也得到了采访地媒体的重视与关注。《遵义日报》、《延安日报》分别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相关报道,并期待与嘉兴开展更多互动交流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3 00:03 , Processed in 0.1964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