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7|回复: 0

文化纵横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6 10: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福建日报 李艳


           上月,国家广电总局大刀阔斧地整顿风起云涌的电视选秀节目,禁止选秀节目在国庆后的黄金时段播出,却唯独对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青睐有加,特批其照常播出。

           同为“选秀”,缘何命运迥异?其实,作为一种娱乐方式,“选秀”本无可厚非,之所以逐渐沦为恶俗的代名词,成为矛头所向,饱受诟病与非议,是因为一些媒体片面追求商业利益,为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以恶搞、出位、绯闻为噱头,这种缺乏深度内涵,宣扬低俗文化的电视节目,必然会遭到唾弃和封杀。“中国红歌会”以丰富的节目内涵和高度的立意,不仅摆脱了负面影响,而且将民众广泛参与的“选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节目开播后迅速催生一大批忠实粉丝“红米饭”。“中国红歌会”在中华大地引发的这股“红色风暴”,让各家电视台眼热不已,竞相效仿。于是,“魅力红歌会”“八月红歌会”“红色舞台”等等类似节目缤纷登场。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什么样的精神文化产品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是每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媒体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大众娱乐年代,是以“娱乐至死”的文化快餐追逐短期利益,还是以寓教于乐的文化盛宴滋养民众,孰高孰低,谁能最终经受住时代的考验,实现双赢?“中国红歌会”的成功样板,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有观众这样点评:“‘中国红歌会’是对红色精神的呼唤,它不仅唱出了人们对昔日峥嵘岁月的追忆,更唱出了人们对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振奋了人们奋发图强的精神。”《东方红》《十送红军》《南泥湾》《义勇军进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些我们自小便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今日听来仍有一股直击心灵的张力,让人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中国红歌会”评委、著名词作家阎肃说:“我是77岁的老汉,但每当听到给人向上力量的歌,我就感觉浑身的青春血液在燃烧。”而穿插在节目中那些战火纷飞、激情燃烧岁月的动人故事,更是对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诠释。可见,在讲求个性、追求另类的风潮盛行的当今社会,代表主流之声的“中国红歌会”能成为引领娱乐潮流的先行者,红色精神才是其“红”之所在。

           红色精神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在于它是这种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具体化,是孕育新中国的概念与元素,伴随和推动了新中国的成长与发展。当革命先烈为民族的独立自由抛头颅洒热血,当可爱的战士们为保家卫国流血流汗,当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建设美好家园,红色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因子,凝铸成我们的气节与风骨,支撑我们前行。所以,作为红色精神艺术再现的“中国红歌会”,才具有点燃全民热情的感染力,造就一人唱红歌、众人齐相和的动人场景。

           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振作、一个民族复兴,红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应和不能丢弃。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中国红歌会”广受观众热捧的事实说明,红色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深深根植于民众的内心,在今日仍有着“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力量。鲁迅曾经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有了红色精神作为灵魂支柱,作为凝结人心的纽带,我们有信心,能够发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去面对任何艰难险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2 21:12 , Processed in 0.3255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