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8|回复: 0

走进延安 放飞希望 播种理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6 1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海南日报


            今年夏天,笔者参加了中央党校中青一班组织的延安体验教学活动。走进延安,无不被黄土地文明所感染,无不被延安精神所感动。

            当你掠过一片片茁壮的麦地,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层层绿浪;当你穿越一座座苍茫的山岭,尽收你眼底的是一道道金光。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在那里,你可以看见“北斗星光”,你可以领略思想光芒。

            延安地处黄河中上游,位于延河与南川河交汇处的西南边。古有“山抱延城城依山,城边延水逐山湾”之描述。延安城东北有清凉山,西部有凤凰山,东南部有宝塔山。延河水流入城后又与南川河汇流转向东去。故有“三山对峙,二水襟围”之说。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圣地,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代文明的地方,是我国先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在远古时期就有许多部落在延安出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点燃了中华文明的火种。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勤劳的耕作,使华夏经济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黄帝的陵寝地,延安儿女是民族守陵人。治水大英雄大禹的治水首功从开辟黄河壶口开始。“禹治水,壶口始”。壶口瀑布就位于延安宜川县城东的晋峡大峡谷中。大禹治壶的壮举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展现。还有唐代大诗人杜甫、宋代名臣范仲淹、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等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在延安这片深沉而明朗的历史天空中都会找到他们灿烂的星座。

            延安又是一块中国革命圣地。当年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克服千山万水的自然障碍,来到了陕北吴起镇,开始了长达十三年之久的陕北战斗和生活。“百姓唤安邦,九州出福壤”。宝塔山上,延安河边,黄土高坡,山沟窑洞,无处不闪耀着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足迹的光辉。在那里,一个个政治伟人或著万卷雄文,或指挥革命进程,或整风铸党魂,或开展大生产运动……

            “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延安上空飘动着一股中国现代史上最为清新的政治空气。与此同时,决战于千里之外的一个个军事将领也是这块革命圣地的光辉所在。在弥漫着硝烟的战场中,他们骁勇善战,大展文韬武略,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在黄土高原上树起了一座座永垂不朽的英雄丰碑,向全世界挺起了一个个厚实刚直的民族脊梁。延安还有其他精神感染着你,让你肃然起敬,深深感佩。那些精神在奔流黄河中激荡,在从大洋彼岸走来的国际白衣战士身上闪耀。一首气势宏伟的《黄河大合唱》唱响了整个中国,激起了民族抗日救亡的极大热情。一个个有正义感、不畏艰险的知识分子,经过生死考验,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了延安,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斗争。以白求恩先生为代表的国际友人,更让延安这块革命圣地的故事感人至深。这些国际友人不远万里,冒着生命危险,于枪林弹雨中走进了中国,无私地献身于中国人民的伟大解放事业。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种光芒四射的国际主义精神,可以看到一道道拂尘心灵的亮丽风景。

             延安还是一块有着浓郁黄土地文化特色的地方。陕北民歌、陕北秧歌和安塞腰鼓是这一特色文化的代表。一曲高歌,响彻云霄,唱出了喜怒哀乐;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就是陕北民歌。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百姓心中永远嘹亮的《东方红》,就是从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闹秧歌更是老百姓自己的歌舞。在陕北,无论是城里,还是乡间,有歌声响起的地方,就会有扭秧歌。上百号人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尽情欢舞。秧歌舞动作矫健,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充满陕北生活情趣。源自宋代的安塞腰鼓历史悠久,名扬四海,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是舞蹈文化的一朵奇葩。热情奔放、粗犷雄壮的腰鼓,深得人们的喜爱,在延安,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世代传承,经久不衰。这些民间艺术表现了陕北群众质朴、豪放、乐观的性格,是延安另一种神奇。

            一个人若带着期盼、带着憧憬走进延安,游历曾经解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红色之都,当你走出延安的时候,一定会对这块神奇又神圣的土地感慨万分,在震撼和感动之余心生许多感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华夏子孙世代相传着炎黄点燃的文明火种,生生不息。汉武大帝抵御外虏,固我华疆,唐太宗励精图治,威震四方,康熙王朝更是盛世太平,疆域辽阔。但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无数中华儿女、仁人志士为救民救国,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但在敌人的坚船利炮面前,一次次革命,又一次次失败,中华民族始终没有摆脱苦难的境地,中国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重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共产党人从上海树起了镰刀斧头的旗帜,从井冈山点燃了星星之火,带领广大劳苦大众走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虽然道路曲折坎坷,处处充满惊涛险浪,但始终没有挡住共产党人向着胜利方向迈进的步伐。井冈山时期如此,万里长征如此,延安时期更是如此。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我们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是扭转乾坤、创造辉煌、迎接新中国曙光的十三年;是龙虎风云、尧天舜日的十三年。在延安,只要你进一进山沟里的土窑洞,看一看黄土高坡上的英雄纪念碑,搂一搂宝塔山,饮一饮延河水,自然你就会找到“九州谁做主”的答案。党领导的革命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就在于有了英明的领路人毛泽东同志和一大批有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愿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共产党人;就在于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土壤里,为人民谋幸福,得到人民的拥护。

            一块圣地孕育了一种精神,一种精神影响了整个神州。延安是民族精神的浓缩和凝聚,是近代中华民族腾飞的伊始,走进延安,就是领悟延安精神,学习延安精神。今天,我们忆往昔峥嵘岁月,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延安是个神奇的天地,延安是个灿烂的世界。就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放飞希望、播种理想吧!(王应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2 22:09 , Processed in 0.2590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