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5|回复: 0

红色精神照黔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7 15: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高发强  编辑: 李茂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同年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当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被后人总结提炼为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70年多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和炮火夹击下,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转折之地,贵州,有着太多革命史上的鲜亮记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工农红军从此摆脱错误的政治、军事路线,开始自主而正确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四渡赤水出奇兵、乌蒙磅礴走泥丸,红军奇迹般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中国工农红军为期两年的长征,有近一半的时间在贵州境内活动。湍急奔腾的乌江,突转盘旋的赤水河,“万夫难开”的娄山关,逶迤磅礴的千里乌蒙……贵州的山山水水几乎都留下了当年红军的足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长征不仅给贵州留下了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贵州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留住红色记忆

  贵州是一个红色资源丰富的省份。红军长征经过了贵州87个县(市)当中的68个,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与遗迹。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贵州省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可供发掘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军长征历史上的黎平会议、镇远战役、猴场会议、强渡乌江、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动,都为贵州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另外,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贵州还涌现出了我党早期的一批革命家,如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等,他们的故居也是我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

  为留住红色记忆,让红色资源成为教育后人有效载体,我省各届领导都十分重视红色遗迹的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先后采取各种措施,尽最大努力挖掘整理革命文史资料,并修缮建设了一批红色遗址和纪念场馆等红色实体。

  贵州省军区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红色资源建设。近年来,贵州省军区把黎平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作为红色历史文化景点示范工程来建设,分别建设了息烽集中营、青杠坡战斗遗址等10个示范点。并采取捐资援建和结对共建相结合的办法,对省内70个红色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了整饬和维护,参与全省96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纪念场馆和国防教育基地历史沿革、文物史料的挖掘整理,并派出民兵对25个重要遗址进行了长期执勤保护。

  由于红军走过的多是崇山峻岭,很多遗迹地处偏僻,物件散落于民间。为做到“一个不漏”,省军区一边与省委党史研究室红色课题组一道对全省红色资源进行了梳理、研究。同时,发挥数10万民兵预备人员的作用,对还蕴藏在民间的哪怕是一把红军刀、一条红军标语、一座无名坟等都进行了抢救性搜集修葺,并列入红色资源资料数据库。

  为了守护红色记忆,我省民间一些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1934年秋,一名红军战士在锦屏县河口乡塘东村不幸牺牲。当地村民姜敦俊安葬了这名红军战士,并承担起守护红军墓的任务。姜敦俊去世后,其子姜家烈从父亲手中接过守墓任务。75年来,年年为这位不知姓名的红军战士扫墓。

  黎平年近八旬的侗族老人杨兰魅祖孙三代,70多年守护一座埋有14名无名烈士的红军坟。

  ……

  开发红色资源

  应当说,贵州是全国开展红色旅游较早的省份之一。从2000年以来,贵州就已经把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积极开发。

  2005年,中央通过的红色旅游政策《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在全国推行以来,更是加快了贵州红色旅游发展的脚步。

  从2005年开始,贵州立足自身优势,先后编制了《2005——2010年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贵州省红色旅游规划》,将“长征文化旅游线”作为精品旅游进行开发,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经典产业链。同时,还陆续举办了各种规模的旅游推介会,借助媒体资源进行宣传推广。

  这些活动,改变了外界看待贵州的一种观点:贵州的红色旅游资源除了“遵义会议”之外,没有其他的亮点。实际上,在2005年3月规划出台的《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当中,我省就有3条:贵阳——遵义——仁怀——习水——赤水——泸州;贵阳——黔南——黔东南——湖南省境;湖南张家界——吉首——贵州铜仁。

  我省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近年来,我省各级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推动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作为保护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全省现已初步形成以“遵义会议”为龙头,以娄山关等重要历史遗址为支撑,以重走长征路,长征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为延伸的多样化产品体系,基本形成了以“绿带红”,“以红促彩”的良好局面。

  贵州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现有保护完好的红色资源350余处,可开发利用的红色资源160多处,可作为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开发的有60余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被列入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遵义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现有贵阳——镇远——黎平——通道——桂林、贵阳——遵义——仁怀——赤水——泸州、张家界——桑植——永顺——吉首——铜仁3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1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4个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建设项目。

  贵州红色旅游逐年升温。据统计: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实现251亿元,同比增长49.85%;2006年首次突破了旅游人次4000万的大关,实现总收入380亿元,同比增长54%;2008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红色旅游的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据了解,2008年全省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9.36亿元,同比增长21%;接待红色旅游游客841.3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可以说,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内涵,成为了加速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红色旅游的逐级升温,也坚定了我省开发红色旅游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2008年,赤水投资2970万元,以建设丙安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纪念地、黄陂洞战斗遗址和红军烈士陵园为重点,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08年12月28日,总投资3333万元的瓮安县省级红色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开工。

  ——2009年,黎平举全县之力,在黎平古城翘街启动了黎平会议纪念馆、红军广场等一系列建设工程。

  ——2009年,仁怀市投资4000万元修建四渡赤水纪念园,全力打造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日前,记者从贵阳市旅游局了解到,今年的红色旅游线路格外紧俏。

  据贵阳一旅行社负责人介绍,进入9月以来,他们每天发往遵义、赤水、息烽的旅行团就有四五个,主要是江浙、广东一带的企事业单位组团,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左右。该旅行社负责人还透露说,单是“十一”黄金周期间的报名,目前已登记了400多人,60%是走红色旅游这条线。”

  有关人士分析,今年红色旅游之所以火爆,与国庆60周年有很大关系,很多国内游客和单位借“黄金周”重温红色线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红色文化

  近年来,我省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阵地,以丰富的革命故事、史料、文化艺术作品为教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扩大红色资源的社会影响力。先后举办了“遵义会议永放光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沿着红军的足迹,穿行多彩贵州”、全民国防教育万部电影放映等主题宣传活动;并投资拍摄了《雄关漫道》、《杀出绝地》等一批红色影视剧,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2006年12月19日,红军文化及红色旅游研究所在贵州师范大学成立。这标志着,作为中国红色革命转折点的贵州,将通过研究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拉动红色旅游的引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红色文化”研究学潮。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蒲芝权认为,深入发掘红军文化,全力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增加贵州旅游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实现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是非常迫切和十分必要的,对贵州的经济、文化、政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今年9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又联合多家单位,组织开展了传红信、唱红歌、拍红景、写红文、走红路……“祝福祖国·贵州红色记忆60年”网络文化传播活动,并开通“贵州红色记忆网”(www.gzhsjyw.com),方便群众报名参赛。

  活动旨在重温红色记忆,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据悉,此次活动将持续到明年年初,将开展红色短信原创传播大赛、红色彩铃传播大赛、贵州省红色景点摄影大赛、贵州省大学生红色主题征文和贵州志愿者“重走红军路”等活动。

  传承红色精神

  贵州拥有极其珍贵的红色革命资源,散布全省各地的红色革命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是我省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立体“课堂”。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省先后对息烽集中营旧址、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王若飞故居等几十处革命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免费开放。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是我们的优势,是教育革命接班人的一种好方法。”贵州省军区政委石晓如是说。

  近年来,贵州省军区坚持组织官兵开展“唱红色歌曲、观红色遗址、写红色心得、看红色电影、听红色故事”,让官兵们在亲身感悟中接受红色洗礼。并组织官兵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拉练、赤水河畔大练兵、“模拟四渡赤水,再现神奇转折”军事演习等活动,让当年红军坚定无畏的精神在现代官兵心中扎下根。

  为让革命传统教育更能够深入人心,各革命纪念地可谓是想尽千方百计。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在“红色体验”上做文章,开设“体验历史、照相留影”项目,增设一批“军用吉普车、摩托车”等拍摄道具供游客选用,并恢复了“土法卷烟”、“打草鞋”、“手工印刷”等设施,通过场景再现方式,让游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能亲自动手参与体验。

  遵义会议纪念馆新增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多媒体演示片,尽量让进入会馆的每一个人都能接受一次立体的革命传统教育。

  为传承红色精神,发展壮大红色文化,今年5月,黎平还组织成立了一支拥有188人的红色文化宣传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5-12 21:38 , Processed in 0.2889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