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4|回复: 0

电视剧《沂蒙》:一部形象阐释沂蒙精神的教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8 16: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沂蒙》的播出让感天动地的沂蒙精神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平民百姓的心里。它是一个弘扬沂蒙精神的平台,又是一部形象阐释沂蒙精神的教材。”12月8日,临沂市文联顾问、市剧协名誉主席张铁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感慨地说道。

    张铁民虽然不是《沂蒙》的主创人员,但他却介入了《沂蒙》的整个创作、成戏过程,多次为编剧赵冬苓出谋划策,提供人物故事、剧集等方面的完善修改意见。从剧本到毛片再到精简,他已经看过4遍《沂蒙》,将自己的心血倾注《沂蒙》,每一次看稿记录,都是厚厚的一摞纸。作为一名老文化工作者,在他的心底对弘扬沂蒙精神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告诉记者:“第一次看毛片的时候,我就对这部戏满怀信心、充满期待,它肯定会成功,它一定能够引起观众巨大的心灵震憾。现在,我对它仍有巨大的期待。”

    “这部戏成功了,为什么会成功?电视剧全景式地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人民由懵懂混沌的状态到觉醒成长、自觉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转变,它表现了沂蒙人民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重大的历史题材本身就值得大书特书,值得用电视剧表现,而抓住了这个题材恰恰是这部戏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张铁民表示。

    张铁民向记者分析了《沂蒙》的三大看点。

    第一个看点是有一个好的剧本。这部戏选取了一个前人不曾选取的崭新视角、反映重大革命历史的题材,为沂蒙百姓立传。把普通百姓推向了前台,歌颂他们、描写他们,道前人所未道,不落俗套,造成了崭新的艺术品质。赵冬苓不愧为一个高水平的剧作家,她巧妙地以一个家庭为主体,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敏锐地反映他们思想感情的变化和命运的转折,借以表现沂蒙人民这一伟大群体,使整个沂蒙人民的可贵品质可感可触。这部戏着力于人物刻画,人物形象准确、生动而又不落窠臼,反映了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在宏大的叙事中,非常注重细节的描绘,带给人心灵的震撼。细节动人的例子,在电视剧里比比皆是。比方说,心甜爱丈夫继成,丈夫每次回家,她都赶快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其中有一个细节是她抄起河水赶快把脸洗了……细节无比动人,表现了纯真的爱情,让人感动落泪;辛苦收养的孩子被他北京的父母接走时,于宝珍表现出的大度、豁达,让我感动得流泪;婆婆、媳妇、小孙子,娘仨沿途乞讨,只为找一个名叫王晨光的八路军,只为把一名女革命战士临上刑场前交给她们的情书转交给王晨光。自此,娘仨把这封情书视若珍宝,一直保存到解放,直到找到王晨光。但那时王晨光已结婚,而且并不知道女革命战士对他的暗恋。我看到这个地方时,忍不住落了泪……

    第二个看点是有一个好的体现。导演使剧本从平面的变成立体的,这部戏以原生态的纪实手法,造成一种逼真的风格,尤其是人物造型、服饰、场景的逼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剧中临时搭建的场景不多,用的几乎全是马牧池的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个看点是有一群表演投入、敬业的演员。演员们的表演质朴无华,尤其是主要演员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表演痕迹。饰演李忠厚的马少骅是一名资深演员,他不露声色的表演,让人几乎看不出他是在演戏,给人真实感。虽说这部戏里大腕明星不太多,但他们质朴无华的表演与剧本、导演的风格非常契和。

    张铁民说,《沂蒙》的成功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是临沂市委、市政府领导心血结成的成果,是一次集中弘扬沂蒙精神的大平台,是有史以来挖掘力度最大、最集中、最强烈的一次。其次,就这部戏的时代内涵而言,《沂蒙》的意义非同一般。对于亲历革命与战火洗礼的老一代来说,看《沂蒙》想起当年的金戈铁马感动不已。《沂蒙》还感动了当今的青年一代。据了解,这部大戏热播后还吸引了相当数量的80后,他们看了《沂蒙》同样非常感动,有的年轻人说是流着泪在看。我认为,他们的心灵感应是真实存在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戏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是近年来国内独具风格、不可多得的一部艺术佳作,它不会成为过眼烟云,因为,它并非应景之作,它一定能够流传久远,能够成为经典,成为一部具有标志性的、样板性意义的精品,它完全可以进入影视精品库。”张铁民由衷地表示。



琅琊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5-1-17 07:38 , Processed in 0.3889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