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78|回复: 0

《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纪录片在南京首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1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江苏网南京十二月三日电:(朱晓颖 刘文涛)一段声势浩大的中国国宝、文化学者、科研机构、高等学府历史性“大迁徙”在《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中展现,该大型文献纪录片今日在南京博物院首映。

  纪录片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当时南京博物院的前身——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女子大学、北大文科研究所等十多所著名科研所及学府、一万余名学者师生同迁至四川宜宾东郊偏僻小镇——李庄。一时间,和重庆、成都、昆明一起,这个在地图上都未有标注的不毛之地瞬变为抗战时期四大文化中心之一。

  四川宜宾电视台编导阎冰告诉记者,该剧讲述中央博物院“十年西迁”的历程:一九三三年蔡元培倡建中央博物院,抗战爆发后,中央博物院于一九三七年底迁离南京,三十多万件文物兵分三路,分别运往四川乐山安谷乡、峨眉山大佛寺和重庆巴县飞仙岩,临时存放。“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负责此次迁徙文物保护工作。一九四六年,中央博物院文物迁回南京。十年间,三十余万件文物毫发未损,创造了人类文化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阎冰说,为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摄制组跋涉万里、走遍大半个中国。拍摄中阻碍重重:寻至峨眉山大佛寺时,原物早已毁损,旧址仅存大树;从四川木理县城通往木理大寺途中,山路崎岖,一百公里车程缓行八小时才抵达。此中艰苦自不言而喻。

  “中央博物院近三十名专家迁往李庄后,在抗战时期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潮,展开了抗战时期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考古彭山考古,这些都展现战争年代中国文化学者的学术态度、民族气节”,阎冰希望,该片能将此种精神铭刻于世、为后人继往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红网

GMT+8, 2024-12-28 17:42 , Processed in 0.2759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